年10月,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中国科学院身上——为我国战略洲际导弹研制制导微型数字计算机,代号“工程”。接到任务后,中国科学院所属6个研究所的科技精英,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汇聚北京中关村,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工程处”,这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九院所的前身。
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所已经成长为国家唯一一个集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三大专业的研制开发、批产配套、检测经营,是我国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先驱和主力军。
苦练内功,三次创业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顾九院所55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次创业期。
第一次创业:从年到90年代中期,是所从成立到成为国内微电子和计算机领域“名所”的阶段。
那时,所上下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北京中关村和陕西临潼两地开创了“灯火辉煌”“战天斗地”的创业佳话。年底,所完成了从北京到临潼的搬迁。
年,所设计制造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增量计算机在远程运载火箭首飞试验中一举成功,为国家争得荣誉,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表扬。此后,该所自行设计和制造了多种型号专用计算机,配套型号任务覆盖了多种任务类型。
80年代,所紧跟国家重点型号的发展需求,承担的型号任务从战略型号配套向战术型号延伸,从嵌入式弹载计算机向地面加固计算机拓展,研制领域扩展至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及宇航探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所开展引进吸收、对外交流的活动,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拓展,拓宽了经济发展之路。
第二次创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年,是所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大所”的阶段。
年,所和厂合并,组成了新的所。后经过20余年的发展,所占地.58亩,地跨西安、临潼四区五地;职工人数超过人,其中在职人数余人;产业链初具规模,资产总额达到近70亿元;经济总量年收入超过20亿元,净利润达到2亿多元,经济发展增速迅猛;职工收入大幅增加,福利待遇不断改善,凝聚力大大提高,完成了再铸辉煌的二次创业,奠定了国家队“大所”地位。
第三次创业:从年到现在,所全面启动了“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新战略,在第三次创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这5年,所充分利用整机与电路相结合、集成电路与混合电路相结合、设计与工艺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实现了核心技术由跟踪发展向原始创新转变、集成技术由平面集成向立体集成转变、技术创新由单学科向多学科转变、产品形态由单机配套向系统集成转变、发展模式由航天专用向高技术融合转变,逐步形成了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科学发展的良好格局。
科技强军,创新发展
所是国防装备建设的重要力量。过硬的能力保障,以军工科研生产、质量、安全、保密等为代表的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使所逐步成长为自主、创新、可信赖的航天品牌,用品质书写着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及型号飞行试验零失误的成就。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所的核心价值观。55年来,所忠诚履行“基础电子强军,航天产业报国”的神圣使命,以振兴民族微电子与计算机核心基础产业为己任,以打破封锁禁运为目标,以解决型号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保障性为重点,充分发挥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三大产业相结合的优势,持续提升型号装备的基础核心保障能力。
具体而言,所计算机产业形成了服务于航天型号与装备的弹、箭、星、船、器和地面测发控的计算机系统及软件完整产业体系;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包含研发设计、工艺制造、先进封装、测试筛选与失效分析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混合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集系统设计、先进基板制造、多芯片微纳集成、测试筛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发展永不止步。所现有总占地面积达77余万平方米的多个研发生产基地,可以为科技强军作出重要支撑。
例如,以计算机、微电子、混合集成电路科研生产现代化的研发环境、高水平的制造设施为代表的新科研生产基地已经打造完成;以新集成电路生产线、集成电路封装线、低温共烧陶瓷基板生产线、混合集成电源生产线、集成电路测试线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大批科研生产基础条件已经完善。
年,所根据集团公司“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目标要求和九院创新发展工作指示,依据“十四五”战略发展纲要,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前沿和探索研究、促进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形成独特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成立了研发创新中心。
该中心立足基础、前沿、探索、颠覆性技术方向,在集成电路先进工艺、新一代航天处理器、微系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同时,结合所事业部级研发团队,该中心构建了前沿研究和产品研发的两级技术创新体系,为所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奠定基础。
研发创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所技术研发进入新的阶段。研发创新中心将致力于所未来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发展,锻造核心竞争力,为不断推进航天工程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所发展新跨越作出贡献。
实力是发展成果最好的证明。在55年一以贯之的接续奋斗中,一代代所人不懈努力,先后取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励项,其中近十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5项。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所始终在确保国家武器装备核心器件国产化、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见证了整机系统化、系统芯片化、芯片国产化战略规划的一步步实现,用智慧创造着中国航天计算机与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传奇。
党建引领,文化铸魂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所从始至终注重党建工作,积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使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共同进步与发展,这也从根本上带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年,所党委坚持以“一个中心”“两级职责”“三个体系”,即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党建科学化水平。
具体而言,所牢牢把握科研生产中心任务不动摇,积极推进“融入式、科学化”党建新格局的探索实践;紧抓党委委员和基层书记的两级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工作的目标;为使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所党委积极推动制度、考评和能力三大体系建设。
在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后,所以此为新起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以品牌导向、人本导向、价值导向、典型导向“四个导向”立坐标,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提到新水平。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多年来,所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企业培训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了一支由优秀管理人才、科技精英和能工巧匠组成的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
今天的所,拥有在职职工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国家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所还涌现出了包括全国劳动模范、“百位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罗健夫,中国半导体专业著名专家、俄罗斯外籍院士黄敞,中科院院士沈天慧、沈绪榜,新时期敬业奉献楷模刘从新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精英和模范人物。
文化强企,实干兴所。作为国家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产业的先驱和主力军,所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彰显着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有的文化魅力。所始终秉承“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先后形成了“团结、献身、求实、创新”的骊山精神,“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罗健夫精神,以及“融合、创新、拼搏、一流”的所精神。靠着这些精神,所一代代航天人无悔于青春年华,无怨于峥嵘岁月,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一个个骄人成绩。
55年弹指一挥间,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新形势,所全体干部职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两个一流”标准,“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国防和航天建设”要求,牢记“基础电子强军,航天产业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增强战略定力,实施转型升级,深化创新驱动,努力打造中国强大的嵌入式系统供应商、中国高品质的芯片供应商、中国高水平的微系统集成技术与产品供应商,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电子技术强所、助力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中国航天报记者刘岩
通讯员/赵昱韩晶
编辑/代振莹张晓帆
审核/许斌
监制/索阿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