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对环境地理特别重视,女皇武则天所选陵墓,有何独特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天文学、地理学等自然学科蓬勃发展兴起的时代,也是传统文学思想十分活跃的时代。
在中国,以《易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经典,不仅是道家、兵家、农家、医家、法家、小说家、杂家等仁人志士,视若宝典,易经哲理中蕴含的阴阳五行等易学辨证思想,也使得她成为中国文化的枢纽与精髓。
《易经》包罗万象,天文、地理、人文等无所不包,却又被古人概括总结为8种自然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见常谈的“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
由于大自然中的八种现象相生相克,相互对应又对立,由此衍生出了无穷无尽的生机。
从古至今,更有不少圣贤智者,视《易经》为史前文明留给人类的一部无字天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周文王和周公父子,将伏羲圣人先天八卦,推演至八八64卦,爻后,先后为这些神秘的阴阳符号,添注了文字,使得《周易》也成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学科方兴未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浓厚的学术氛围,古人活跃的哲学思想,人才辈出,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为中国的环境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自登九五之尊后,就喜欢上了骊山这片风水宝地。
据说,骊山不仅风景秀丽,还有一位美丽的神女——骊山老母。这位神女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受到观音菩萨的邀请,一同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来到西天取经路上,考验唐僧取经的真心。
相传,当年的骊山老母是一位年轻美丽的神女,秦始皇当年在骊山遇到神女之后,被其美貌之姿所倾倒,惹得神女勃然大怒,朝向秦始皇脸上唾了一口,使得秦始皇长出了一身的料疮。
随后,神女为了避免再招惹麻烦,就以一个年迈老母的样子弘扬道法,教化世人。
秦始皇与骊山的因缘,并没有因为这个神话故事结束。为了国家的基业千秋万代、福泽子孙,秦始皇将自己的陵寝,选在了骊山之麓。
为何要在此地建造陵寝,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骊戎之山,又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有观点称:始皇贪恋其美名,因而葬之;
二是“依山造陵”、特别是“依山傍水”,符合古人所说的上乘地理环境。而秦始皇所选的陵寝,正是历代帝王陵墓的典范;
三是秦始皇陵地理位置优越,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又人为地在皇陵东侧增添了一处蓄水鱼池;陵寝西南方,又修筑了一条西西向的大坝。正是这条长达千余米的坝,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五岭遗址”,改变了出自骊山东北的鱼池,改向为西北流向,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
四是符合中国的“四象”文化。“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自古以来,人们认为上好的环境宝地,都离不开此“四象”。
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在谈到此处皇陵时称:水出骊出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东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池水西北流经始皇冢北。
由此可见,秦始皇陵的环境独特:不仅依山傍水,还是一处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三面环水的好地方。
在八朝古都之一的——西安,除了第一位始皇帝对骊山格外钟爱。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也是情有独钟。
相传,武则天登基不久,便找来当时朝中名气最大的两位易学名师——李淳风和袁天罡,分别让二人为她选一处风水宝地,以修建皇陵。
那么,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位大师,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出发,一南一北,几乎寻遍了全国各地名山大川。
三年后,两人归来,向武则天汇报了他们所勘察的结果,没有想到两人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同一个地方。
作为陕西关中地区的唐十八陵之一,乾陵坐落在西安乾县县城北的梁山上,距离县城约6公里左右。
乾陵正是李淳风和袁天罡,为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选择的皇陵。也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更是当今皇家陵园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陵墓。唐家皇陵中,唯一一处没有被盗的陵墓。
民间传说,当年,接到女皇武则天的圣旨后,李淳风与袁天罡一路走来、一路观察,竟然不约而同地选择到了乾县乾陵的所在地。
两人为了邀功,互不相让,都说是自己先发现的宝地。
口说无凭!武则天问二人有何凭证?李淳风说,他当时在地下埋了一枚铜钱,而袁天罡则说,自己埋有一颗长钉。
武则天命人在二人所说的地方,现场去挖掘!果然如二人所言,且那颗钉子,恰好钉在了铜钱的方孔中,真是无巧不成书,英雄所见略同。
乾陵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从梁山的正面看,会望到一处梁山圆锥形的石灰岩册体,其中,最高的背峰,海拔高达一千余米,南面两峰较低,东西两峰又相互对峙。
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陵墓正好头枕靠在梁山最高的山顶,而脚踏南面的两座山峰,中间为司马道。
古人根据三座山峰的特点,形象地称南面两峰为“乳峰”。
由于乾陵建造时,正是唐朝兴盛时期,因此武则天的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且富丽。据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
乾陵虽然有幸成为唐朝皇陵中,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但也并非没有人盯着此地。历史上,就曾发生了几次挖盗乾陵的事情。
史料记载:唐末时期,黄巢之乱。黄巢曾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到了五代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又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萌”。新中国成立后,西安乾县的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时,却无意炸出了乾陵的墓道口,随后被保护了起来。
如今,站在乾陵脚下,俯瞰四周,背山面水,山水环绕,不得不惊叹此地是个好地方。
参考资料:《易经》、《环境风水学》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