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骊山 >> 骊山景区 >> 曹魏古道之位店岭

一部三门峡史,就是一部黄河史,一部崤函古道史。崤函古道,是古丝绸之路重要一段,它连接了两大古都——长安与洛阳,“襟带两京”,是周汉隋唐等重要朝代的经济文化军事及对外交流的“锁钥”。

崤函古道,有三条,南崤函古道,北崤函古道,黄河漕运,其中以北崤函古道即曹魏古道的路线众说纷纭,考证者莫衷一是。我的家乡——东村,分四个自然村,东村、位店岭、八里店、西窊。曹魏古道贯村而过,也是老国道。近年来三门峡黄河文明、崤函古道、丝绸之路热络,张茅乡党委政府欲打造“驿站文化”主题,有必要查证、厘清“曹魏古道”的路线。

建安十六年(公园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鉴于崤函南道险阻,另开“北山高道”。杜預在《左传》注中“古道由此,魏武帝西伐巴汉,恶其险,更开北山高道”,“此”指的硖石。据《括地志》记载“曹公更开北道,及复春秋时路。”北山高道所遗资料有限而且模糊,其实学者们比较一致认为这只是“崤山地区短距离而言”,即是硖石、干壕偏东北,经韶山南坡至洛阳。其实曹操只是开凿了“北山高道”,曹魏古道是北崤函古道统称,并非曹操全程修筑。当年西征马超,依据曹操的军事谋略,绝对不会用很长时间去打通道路。

曹魏古道,一些文献及考证指向:陕州城东门——交口——张茅——硖石——渑池——新安——洛阳。另外一项资料考证:陕州城东门——磁钟——大小历山——平顶山——硖石北——新安。

第一条从陕州东门往南,从交口南北崤函分支,向南即周秦古道,向东即曹魏古道。第二条从磁钟向北走大小历山即曹魏古道。这两条,绕过了磁钟——位店岭——八里店——张茅古镇这重要一段。大约,东边硖石驿车壕遗迹和杜甫的《石壕吏》,以及西边陕州古城的名气太大的缘故吧。

位店岭古名柳叶镇,又叫魏店岭、魏德岭、卫店岭、魏店。东距张茅古镇十里,西距磁钟古镇十五里。东村李氏家谱记载,李氏始祖唐宋年间移居柳叶镇,我们都是从洪洞县移民而来。据族中一位年长长辈李玉芳(——),说柳叶镇东起八里店,西止位店岭二里长,形致窄长似柳叶,左右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可惜毁于明末清初李自成。李自成攻打开封被射瞎一只眼,返回商洛途径柳叶镇屠村报复,只剩位店岭陶家和卫家。另一位老人现年八十七,健在,告诉我柳叶镇东起分水岭(麻塘湾),他小时候分水岭盖有瓦房三间,有一个青石龟,过往马车都要给龟嘴里抹油。我小时候也见过这个青石龟。柳叶镇西止杨家窊,那里也有个奶奶庙,他们那个时候庙已剩一堆瓦砾,柳叶镇东西长约十里。八里店主要住宿车马骆驼,八里店现存窑洞,宽敞的可以回转马车,可见窑洞之大。位店岭,有七十二面桃花井,据老人们说,生产队的时候修一座院子能挖出几眼井。柳叶镇,唐宋时期之繁华可窥一斑。八里店建有奶奶庙,供奉骊山老母,位店岭建有关爷庙,供奉关公。我上学的时候那个关公青石雕像就放在庙的门口,只是关爷头在文革时被敲掉了。

现在一些地名比如官路、魁星阁等依稀可辨往日繁荣。

位店岭的历史比曹魏古道更悠久,我们这里有句民谣“张店塬位店岭,不是刮风就是冷”,说明我们和平陆张店一样地势高。在大禹破三门导黄河入海前,这里和平陆张店之间一片汪洋。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认为,在远古的地质年代,今天的黄河似为互不相同的三条水,以后由于数万年自然力冲击,才有了互相通连的峡谷,有经人工开凿成为黄河。三门峡两边山沟岩上,至今还能看见一层层沙子、河石、淤泥的痕迹。三门峡远古时代就是一片湖泊,南北就靠船只来往。当时有民谣说“张店塬开船,魏德岭挽船”。

扯的有点远,曹魏古道的路线究竟如何呢?

南宋初年,郑刚中《西征道里记》中“十三日,东西土壕,乾壕,宿石壕镇。十四日,魏店,横渠,宿陕州。”魏店即魏店岭。

乾隆堪舆图,光绪堪舆图标注:陕州城东门——磁钟镇——张茅镇——硖石。

具体路线应是:陕州城东门——上村——会兴镇——山庄头——磁钟镇——位店岭——八里店——张茅镇——硖石——新安。

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由西安回銮北京时,也是过磁钟——位店岭——八里店——张茅。

曹魏古道在汉代前为车马运输,隋唐是一条骆驼路线,磁钟有唐代前后的骆驼遗迹,货物以丝、盐、茶、漆等为主。下图是《三门峡公路志》

总之,曹魏古道是连接东西的大驰道,而磁钟——位店岭——张茅古镇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段,而位店岭正是其中重要的店铺。(图片由河洛文化研究学者牛战亚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