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向东十多里就是骊山,山顶上有个人宗庙,老人们说古时候发大水,天下只剩下兄妹两个人逃到了山顶,以后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老辈子就把那座庙叫人种庙或者人宗庙。
这座山就是骊山,我们这里的人叫临潼山,是华山的一个支脉。庙就在主峰顶上,有意思的是山不高,是却叫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九龙顶。
前些年周日回家,寻思着上去看看。进了韓峪,然后上了坡又是沟,一个沟一个坡的没有尽头。一个小时仅仅走到了山脚下,于是不走坐在坡坡上看景,南边不远处是洪庆沟,是传说中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原来叫红坑,因为不雅,有点学问的又把它改成了洪庆。
洪庆南边是田王,田王向下就是灞河,原来叫滋河,史书说是秦穆公平定西戎,为彰显霸气,硬是将一条滋滋润润的河改成了霸河。等到了刘邦抢了秦始皇的基业,又嫌太蛮横了些,于是添了三点水成了灞河,这一叫就叫了两千多年不再改变过。
以滋水也就是今天的灞河为界,划开了东秦岭和秦岭的分界。东秦岭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凸起,因为有西岳华山称为太华台拱,也就是中间高两侧低,再因为两侧都有断裂带所以又是一个断块山。骊山就是华山西侧的断块,在渭河地堑中是曾经沉入地下又被拱了上来的一个浅山,主峰仅仅一千三百米。只是这一拱却把原来北流入渭的滋水改了道,由北下改成了沿这个隆起南缘西下的倒淌河。
长安八水最东边的就是这条滋水,秦岭所有的河都是北流或从西向东流入渭河,独独这条河从东向西,在西安东边又携手浐河然后北流入渭河,只是这一改道却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肇始之光,也成就了太华台拱的繁华昌盛。
滋水围着太华台拱转了一圈,在蓝田留下了一个偌大的湖叫洩湖,洩湖之南是白鹿原,之北是骊山也叫浮山。骊山和白鹿原遥遥相对欲牵手的地方叫老牛坡,一万年前曾经有一个古国或者叫部落,今天留下来的名字叫华胥国,约在八九千年前的一场大洪水中湮灭,只留下伏羲女娲兄妹两个人逃到骊山顶上,然后成婚生子繁衍后代,这就是人祖庙的来历和传说。
这个传说最早留在列子的文章里,还是以黄帝做梦的方式追忆的,以后各代都有了星星点点的记载但都语焉不详,令人不得详解这段往事,所以我们知道的正史中只知道我们的先祖是伏羲女娲。而伏羲女娲的生母却仅仅存在于民间传说和零星记载中,只知道有华胥国,却没有想到华胥国就在马的山之南滋水岸边。
沿着灞河再向东走就是蓝田,蓝田的名字是因为这个地方出产美玉。玉之美者为蓝,蓝田日暖玉生烟,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而真正走进了你才会知道为什么华胥族人会在这里繁衍生息。
远看玉山和蓝田猿人遗址从华胥镇再向上就是玉山,年考古学家在滋水的岸边又找到了蓝田猿人,将滋水地区人类历史一下子通连起来直上溯到二百多万年前。
滋水发源于龙凤山,是华山山脉的一个支峰,山的东面是洛源,洛河从这里发源,洛河之阳孕育了中国另一个古都洛阳。西边是滋源也是今天的灞源,孕育了一个长安。这两条河一东一西,却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灿烂的辉煌和骄傲。
二百多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巡行游猎,繁衍生息!然后就有了华胥国,也就有了九龙顶。
记住九龙顶!记住人宗庙!因为那是中华龙抬头的地方,那是我们的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