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海拔米,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相传在洪荒时代,这里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自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西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也发生于此。
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到了唐代,皇室大兴土木,先建汤泉宫,后建温泉宫。公元年(天宝六年),唐明皇令匠人扩建离官;从此改名华清宫。华清宫本身成为一座宫城,镣墙依山势曲折而筑,东西南北分别有开阳门、望京门、昭阳门、津阳门。楼、台、亭、阎散布于山腰,一片豪华景象。
骊山山腰有老君殿、在西秀岭第二峰顶端有老母殿(有人认为她就是神话中的女娲氏);第一峰顶有烽火台,西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著名历史故事,就发生于此。
以及那著名的“骊山晚照”——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红霞,非常美丽动人。
骊山晚照最佳拍摄处-1-15
早上自然醒七点五十分自然醒,打开窗帘,看到街道上银装素裹的样子,心情瞬间美好了起来。起床洗漱去餐厅吃早餐,坐在窗边角落里,抬眼便可见到绿树白雪掩映着的骊山之亭台宫阙……嗯,带好登山杖,一会儿就上去看看——我一定要爬到烽火台的最高处去看看能不能穿越几千年时空感受一下当年褒姒看到烽火为啥笑了。
为了节约阳康恢复期的体能,我计划坐缆车上山,步行下山。然而,到了索道站竟被告知因为山体滑坡,烽火台上不去了!并且,上山下山都只能坐缆车,而且,只能在索道站附近的观景台俯瞰一下华清宫雪景!
好吧,骊山,又让我留下了念想!
从缆车上看下去,骊山脚下的华清宫和整个临潼县城披着一层薄薄的雪~~骊山小雪甚是好看......哎,总算没有白上来一趟了。
索道站附近观景台范围不大,人很少,偶见三两个游客,俯瞰完华清宫雪景、周边走一圈,不到半小时就返回到索道边上的华清宫。
买票进华清宫逛了一圈,既然是几千年的皇家避暑山庄,那自然是一步一景一故事了,我就不多描述了。
估计也是因为新冠,华清宫里也是游客寥寥。
01:00逛着逛着,抬头看到有太阳从骊山边上出来,心中甚是遗憾,于是便默默地念叨了一下:“骊山,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边逛边觉得昨夜那《长恨歌》缠绵悱恻的音乐声还在耳边回响,于是我十分认真地考察了一下它的演出现场——唐明皇的寝殿飞霜殿。
然而,发现昨晚的那些舞台、贵宾区啥的竟然全部都消失不见了——好像昨晚那场美轮美奂的演出以及人头拥挤的观众根本没存在过一样!让我突然有种迷失梦境的失落感……
心有不甘,于是认真研究了一番——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昨晚《长恨歌》的舞台大部分隐藏在华清池水下,演出的时候从水底升起,设备现代化得很……观众席位的凳子等估计需要每晚重新搭设一次。
华清宫逛一圈回到飞霜殿门口,站在昨晚俺观剧的大概位置,放眼看去,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昨晚的灯光场景,还是能找到《长恨歌》影子的......于是,俺终于放心地走出了华清宫。
《长恨歌》剧景《长恨歌》剧景华清宫壁画华清宫出来往来时相反的出口走出去,道旁是一堵数米厚的旧城墙遗址。
这堵见证了千年繁华与凋零、仙乐飘飘与腥风血雨交替的破旧城墙上那风干了的枯草此刻正在寒风中摇曳着......像极了我这两天骊山追梦的感觉——伤感、难过又无能为力......
出口就是秦唐大道,站在秦唐大道上远远回望骊山,想起杜牧的那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忍不住心生感慨:“果真是世事无常、荣华难久啊!”
骊山追梦完全符合我的想象,一场小雪更给它增添了许多的唯美和浪漫……
唯一遗憾的是烽火台上不去,我还没解开褒姒笑之谜……
骊山,又给我留下了念想……
所以,西安,我还会再来的!
00:50——本文科普知识和部分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