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
文/高登权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还很早,吃过早餐,旅游车就载着我们直接去了秦始皇兵马俑,这是我们在西安要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临潼县城以东骊山脚下的秦始皇兵马俑风景区。
到达秦王兵马俑的时候,太阳正金灿灿地洒在这块黄土上。刚下大巴车,映入眼帘的就是秦始皇的雕像,我走进一看,虽然威风八面,但不免有几许遗憾,虽然面前的雕像秦始皇头戴冕冠,身着龙袍,左手执剑,向前方挥动着右手。但他干巴巴的脸上却没能看出一丝丝并吞六国的气慨,这应该说是雕像者的败笔吧。
按照有关规定,买完票,按秩序进入参观。
据导游介绍,秦代兵马俑陪葬坑,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故称之为秦始皇兵马俑。同样是这一个秦代兵马俑陪葬坑,史学界里还有另外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这是宣太后的陪葬坑。两种观点各有各的证据,但同样都不能说服对方。我不是研究历史的,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深究。
走进秦始皇兵马俑的大门,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几个大字就出现在了游客的面前。当许多人都在忙碌着拍照留影的时候,我的目光转向了不远的大山,这就是传说中的骊山。
从中学的地理书上我就知道,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
历史是可以制造许多笑话的,当某些历史的事件被后人传为笑话时,人们在乎的已经不知是历史如何书写,如何演绎,而在乎的是能给大众留下什么千古绝唱,或者在茶余饭后作为点缀生活的笑料。周幽王的一个小故事,就成了流传千古的供人们借鉴的经典。我想,千年土地之下的周幽王,是否知道在历史的场合中就这样树立了自己的这个形象,就这样走进的人们的话语。
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文化的深沉。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随着参观人流不停地向前涌动,我们几个也涌进了秦始皇兵马俑一号俑坑,感受着一号俑坑带来的心灵震憾:一号俑坑,呈长方形。我仔细地观看了俑坑里的秦俑,每一个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各有差异。秦俑设计者为了再现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
南方看风景,北方看文化。在参观旅游中,多数到南方的游客都是为了看南方的风景而来的,而到达北方,主要是为了感受北方的文化。在参观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三分靠看,七分靠听。我们几个认真地听取了导游的介绍,并和大多数有人一样,在参观的同时,随时拿相机拍下许多图片。
听完介绍,我在俑坑边沉思着,认真凝视了俑坑里的秦俑。恍惚中,我看见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这些士兵,有的身穿胡服,有的身穿战袍,有的外披铠甲;有的头戴长冠,有的头挽发髻,有的免盔束发;有的士兵一手牵马一手提弓,有的手持长铍,有的手持弓弩;有技术熟练的驭手,有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下级指挥官;有短兵相接的甲士,有冲锋陷阵的锐士。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我不禁地想起了当年的秦兵们列队站立,整装待发,他们就像面前的秦俑或站或蹲,握戈持弓。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场面。于是我想象,当年秦兵悲壮的出征,秦之大旗风中猎猎,车马萧萧,天摇地动,马蹄声,厮杀声,呐喊声,号角声组合在一起,一路所向披靡,六国闻秦丧胆,于是中华终得一统,中国的里历史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改写,中国第一个封建从此诞生。
我们的组团从一号俑坑出来以后,没有直接走进二号俑坑,而是来到一棵大树低下作了短暂的休息后才走进二号俑坑的。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佣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各有各的风采。
在二号俑坑里,最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铜车马使,它们工艺之复杂,做法之精巧,技艺之卓越,简直让人难以想象。据导游介绍,这种铜车马在挖掘中一共发现了两辆,专家将其命名为“一号铜车马”和“二号铜车马”;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件,金铸件件,银铸件件。总重量达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诚然,从二号铜车马的制作来看,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和二号铜车马也不会相差太远。
我仔细地看了图片上的文字说明,上面写着: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
于是我感到了无比的惊叹,从这种技术要领来看,不要说是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要制造出这么精细的东西,光就技术上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算是我们当代的工程师,对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望尘莫及,两千多年前的技术,走到今天是怎么回事,许多科学仍然不能做出明确的说明。
在参观完了二号俑坑以后,我们又按秩序进入了三号俑坑。
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
根据导游的介绍,加之从三号坑的布局来看,这里应该是一、二号坑的指挥部。这里是三个坑中唯一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据说,三号佣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其建筑的结构,兵俑的排列,兵器的配备,出土的文物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从许多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这不得不说是考古的一种遗憾,而这一遗憾已经无法弥补。
看了秦始皇兵马俑,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用自己的灵魂来翻译着历史,用我的记忆来搜索着历史,用我的心灵来感受着历史,我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真的十分富有。
据资料上记载: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这个称谓,也给予了这个“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以一个准确的定位。
一路上,我都被兵马俑的历史震撼着,由于我没有带相机,我不时惊叫着让同去的学友们用相机把许多东西拍下,打算回来拷贝,其实是拷贝一段记忆。
支持原创。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高登权,男,彝族,贵州水城人。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等各种文艺作品近千件,作品散见《绿风》诗刊、《当代小说》、《散文诗世界》、《散文诗》月刊等,出版散文诗集《民歌里的乡村》,现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