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也曾产生了很多灿烂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都长埋黄土之下,不为人所知。到了近现代,随着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曾经被埋藏在地底下辉煌灿烂的历史遗迹一个个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几千年中华历史文明的辉煌灿烂。

说到秦兵马俑,或许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年3月陕西临潼县骊山镇西场村一户农民在打井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许多的陶俑碎片,也就此揭开了一个世界奇迹。为此陕西考古队迅速出动,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与保护,这才使得埋藏多年的秦兵马俑问世,年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过我们所熟悉的秦兵马俑,颜色都是灰扑扑的,可事实上根据一些考古工作者回忆,这些兵马俑出土之初其实身上是有颜色的,而且色彩十分艳丽。另外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于兵马俑身上的颜色进行分析发现,古人在绘制陶俑身上色彩的时候,其工艺也是相当负责,并非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只是简单涂抹上去就可以。

为了能在死后继续统治地下世界,秦始皇对陪葬的兵马俑可以说是倾注了相当的心血,根据现代技术的分析,给秦兵马俑上色一般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先要在兵马俑身上刷一层生漆,其中生漆里面还会混合猪血,猪血可以起到控制生漆干燥的速率,同时又能提高漆层表面的平整度;第二步、上色,上色所用的颜料也是来源于自然界,朱砂、土红、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与动物胶混合,提高颜料的黏着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兵马俑不同兵种之间,颜色并无不同,反应在秦代时,军人打仗装备几乎都是自备的。秦俑的彩绘十分复杂,有的部位仅有单一颜料构成的颜料层,而有得则是由两道以及以上的颜料层构成,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陶俑,彩绘层结构及成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便于管理,很多秦俑身上也都留下了制作者的名字。

最遗憾的还是在这些秦兵马俑出土以后,由于缺乏保护机制,导致了这些秦俑身上的颜色大多脱落,斑驳不堪,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模样。

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袁仲一致力于研究秦兵马俑20多年,出版了很多的有关秦兵马俑研究的论著,被誉为是“秦俑之父”。袁仲一就曾认为,在当年考古时犯下大错,没有意识到地底下的温度与地面温度的不同,导致兵马俑的颜色脱水,后悔在当初没能够做到全面的衡量。

其实原因还不如此简单,事实上自秦兵马俑诞生之日,就无时无刻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是秦末动荡的乱世,根据史记记载,项羽攻入咸阳以后,曾火烧阿房宫,烟火三月不息,对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很有可能也不会放过,袁仲一根据考察的记录来看,发现出土秦兵马俑的一号坑、二号坑都有被动过的痕迹,至于是否是当年项羽破坏,无从考证。

另外埋入地底的文物,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要受到土地环境的影响,而当年秦始皇埋这些陪葬品,也不会考虑到地底环境的变化,千百年间的旱涝变化,地下水的上涨或下沉,都有可能导致土地环境的变化,或酸或碱导致兵马俑表面的颜色彩绘层脱落、起翘、剥落,另外在地底下也会有部分的霉菌滋生在兵马俑的表面,对上面的颜色造成破坏。也因为技术层面的缺失,现如今对文物的保护,最好的方式还是让他们留在地底下,继续维持他们的存在的环境,对弈已经发现或必须迁移的地底墓葬文物,做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工作。

当然在意识到对兵马俑颜色保护等问题以后,考古工作者也采取了多种的方式,保护出土秦兵马俑,采用水雾喷洒、塑料膜覆盖、封闭微环境、提高湿度等方案,控制现场环境,防止彩绘发生剥落、霉变等二次病害,除了对秦俑彩绘的保护外,对已经出土的秦俑,也进行了适当的修复工作,使得我们在千年之后,还能看到兵马俑身上靓丽的色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