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城东侧五公里处。它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帝王陵墓,同时,为首次建有地宫的帝王陵墓。在秦朝之前,古人下葬多为竖立墓穴,两侧留下送葬队伍离开的通道,上方进行填土即可。
反观秦始皇陵,不仅占地面积广阔,且布局规律严谨,设计科学完善,令人赞叹不已。陵园整体呈现为长方形形状,规模庞大,南倚骊山,北临渭水,可见在选址上,秦始皇有着特意的考量。他为何要选在此地呢,仅仅因迷信风水宝地吗?
据媒体报道,通过卫星俯瞰图,可看到地面上的骊山与华山遥相呼应,好似一条匍匐的巨龙,而秦始皇陵,恰好是这条巨龙的眼睛,起着画龙点睛的效果。有人据此发表观点,称:秦始皇陵是中国的龙脉,保佑了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我们无法考证这到底是古人的高瞻远瞩,还是今人的牵强附会,只能站在中立的角度,用心感受着地下陵园的恢弘磅礴。
并且,自秦朝以来,千百年间,关于秦始皇陵墓引发很多诡异的传说,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关于项羽入关盗陵的故事。根据《三辅故事》中记载,项羽曾派遣三十万大军挖掘皇陵,在他们挖掘的过程中,曾有一只金燕子从墓中突然飞出,顿时士兵愕然纷纷放下工具弃之而逃了。后有记载,这只神奇的金燕子之后一直朝着南方飞去。
就这样时间到了三国时期,大家对这件事已经淡忘。但是,在宝鼎元年的时候,突然有人拿了一支金燕子送给了当朝官吏张善。张善也是一个饱读诗书之士,看了金燕子,再看上面标注的文章,他立马就判断出,这个金燕子就是从秦始皇陵墓中飞出的那只......顿时,这个故事更是为秦始皇陵蒙上一个神秘的面纱。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据史料记载,他在13岁就继任君主之位,22岁亲政,随即制定战略目标,使用十年时间,先后覆灭中原诸侯六国,实现天下一统。为了稳固统治,秦始皇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等。
这些政策不仅有利用稳固统治,促进经济发展,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使中华文明更加璀璨多彩。当然,人无完人,秦始皇同样如此。在后世人眼中,秦始皇褪去“千古一帝”的光环,还有“暴君”的标签。像焚书坑儒、兴建宫殿、修筑长城诸如此类,都成为了秦始皇的“罪证”。
焚书坑儒暂且不论,后世争议过大,且看兴建宫殿、修筑长城,在古代都是浩大的超级工程,所谓传世功绩是由尸横遍野、累累白骨筑成,“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意就是如此吧。长期的压迫剥削、大兴土木,使百姓对秦朝彻底失去信心,天下豪杰揭竿而起,群雄响应,秦王朝统治摇摇欲坠。
据悉,修建秦始皇陵,秦朝动用劳役达到七十万人,由李斯负责征召,大将章邯充任监工。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年,修陵亦达三十六年,即是说,秦始皇即位之初,便已下令征召劳役、工匠,穿沿骊山修陵,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六年。
须知,秦时平均寿命亦不过三十一岁,可见,修陵过程中,劳役应当轮换了数拨,大约估计参与修陵的总人数达到百万计,其中累死、杀死的劳役不计其数。当时秦朝总人口不过万,修陵人数占据国内青壮年劳力约十分之一。
项羽率军杀入咸阳后,先是在城内烧杀抢掠,又至秦始皇陵前,把所有地面建筑付之一炬,不过陵墓得以保存。《史记》记载:“宫观百官,奇器珍贵,徒藏满之。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长久之。”可知,秦始皇陵的内部构造极为复杂庞大,设施众多,奢侈豪华。
地宫是秦始皇陵最核心的部分,位于地面封土之下。据了解,秦始皇陵整体的构造布局,是仿照秦时咸阳城建造,换言之,整个秦始皇陵是一个微缩型的咸阳城。秦始皇确实是一位极具野心的政治家,哪怕是死后,仍要将生前拥有的一切带入到地下。
秦始皇陵内,具体有多少文物、古籍及珍宝,目前是无法得知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地宫中的文物一旦面世,足以震惊世人。其内所珍藏的古籍,多为焚书前的孤本,如果能够现世,将颠覆我们已知的历史。
像周朝及之前的历史,我们仅能通过《史记》得知,可信度最高,司马迁虽距离秦始皇时代较近,但未必能够获得焚书前的孤本,故而,秦始皇陵对于后世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可惜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无法对地下文物进行保护,发掘之事唯有推延。
临潼当地人称秦陵叫骊山园,秦陵处于一片农田中,隆起的一座山丘就是秦始皇陵墓。所谓山丘,只是形象叫法,它其实就是一座庞大的封土堆,最早高达米,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侵蚀,目前高度只有50多米。
陵园的构造十分规律,分为三层,即内城、外城、外城以外,皆是长方形形状,若是可以俯瞰,会呈现出一个“回”字。内城与外城环环相扣,城墙周长分别为米,左右,四角各有门址,内墙与外墙之间,密集分布着各类设施,如: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俑坑,陵园外还有马厩坑、人殉坑等。
从商周到汉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为4条,分别贯穿东南西北4个方向,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普通官员和百姓的墓道为一条或两条。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也应为4条,但是,目前却仅仅发现了东、西两条墓道。
参考资料:
『《史记》、《三辅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