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药 http://m.39.net/pf/a_4440899.html

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是个谜一般的人物。出生地成谜,治水之说成谜,甚至还一度有专家怀疑其人的真实性------

古涂洞

年,我来到重庆。

这是个山水之城,自然和都市,古老与现代并存,十分迷幻。

重庆的地貌全国独一份

我更喜欢自然和人文,所以常跑去看古迹、爬山以及爬山的时候看古迹。

重庆市区东南有山,叫南山。

南山是一山系,这是局部

山上有泉水鸡一条街、火锅山庄几所,皆名声在外。

一日空闲,约了三五好友,高高兴爬南山,享美食。

同行有个高高的女生,且叫她李蕾吧。

这妹子外向,话多且语速极快,非常典型的重庆妹子,言子儿(地方特色方言)很多。

她爱讲,我爱听,于是听到了不少新鲜的故事,掌故。

说说笑笑间,来到女生们求签的地方-老君洞。

这地方一向名气很大。

年,蒋介石曾来此参观,并写下日记“下午游江南岸之老君洞,俯瞰重庆与大江,乃一胜景也。”

老君洞其实是重庆境内的一处著名的道教宫观,也是川东三大道教丛林之一。

一个道观为什么叫老君洞,而不是老君观呢?我很疑惑。

不过,这个疑问很快被李蕾解开了,原来这道观以岩穴洞府著称。

观里有老君洞、三丰洞、纯阳洞、石猴洞、仙源洞、三圣洞、燃灯洞、骊山老母洞等,供奉诸位道教神仙。

这些神仙名头都不小,但老君道教之祖,诸神自然退避三舍,所以此观称为老君洞。

“其实更早以前,这也不叫老君洞,而是叫古涂洞,据说这洞里以前供奉的是涂山氏。”李蕾告诉我。

“谁?”我问。

“涂山氏”

“涂-----山----氏,是大禹治水---,大禹的老婆?”我很是诧异。

“对头!”

“妹儿!你开什么国际玩笑!”我扑哧笑了,“大禹治的是黄河,跑重庆来讨老婆?”

李蕾白了我一眼:“怎么的?”

“你是不晓得河南到重庆有多远?千里迢迢,还隔着崇山峻岭,大禹治水还来不及,哪来的闲心跑这么远讨老婆,绝对不可能!”

“你怎么晓得他治的是黄河,我还说是长江呢?”

诶,这事儿奇了,居然还有人认为大禹治的是长江!

我挠头,如果真这样,那历史不是翻了天!

大禹在重庆

然而,李蕾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自民间传说和遍布川渝的禹王庙。

首先,我们爬的南山,有几个山头,老君洞所在的山头名字就叫涂山。

涂山上有涂山寺,唐白居易曾写有《涂山寺独游》一诗,证明涂山之名的确历史悠久。

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

涂山寺西汉年间为禹王祠、涂后祠、庙宇供奉大禹与涂后的塑像。这与传说中大禹娶涂山女为妻暗相吻合。

除此之外,有两个传说也遥相呼应。

呼归石传说:涂山脚下的长江之中,距朝天门码头不远处,有块巨大的石头,露出水面。民间传说是涂山氏呼唤大禹回家而不得,化为石头,所以这石头唤做呼归石。

呼归石,夫归石、乌龟石三种说法

这石头因为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关联,获得了某些意义,以前,外地的游客途经此地,总要好奇的看看。

这石头俨然也是一张文化名片。

年的一天,呼归石发出“嘭”的一声轻响,之后硝烟升腾,沙飞石走,呼归石被炸毁了!

这一年,三峡蓄水,没有了呼归石的障碍,据说万吨巨轮得以驶入重庆。

弹子石传说:还是涂山脚下,有一地名叫弹子石(现在的名字)。传说大禹归来,看到涂山氏化为石头,又想到涂山氏肚中的孩子,悲从中来,大呼了一声:“还我子”。

石头应声而开,掉出一个小孩。因为是石头开启而生,所以这孩子名字叫做“启”,生孩子的地方就叫做“诞(弹)子石”。

这两个民间传说,都暗藏着大禹在重庆的踪影,而与此印证的,还有古老的典籍,东晋四川崇州人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巴志》中,描述如下: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华阳国志》是一本类似于地方志的作品,史料价值大,可靠性较高。此书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文里的江州即是重庆的古称呼。

从民间传说和《华阳国志》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反应的绝不可能是大禹在四川和中原之间往返,而更像是在川渝地区发生的故事。

即便民间传说和《华阳国志》记载的都是虚构,但至少表明了一件事—东晋及更早以前,川渝地区就有大禹娶涂山氏为妻的传说了。

重庆涂山氏雕塑

更惊人的是《华阳国志》蜀志中,有如下描述:

“蜀之为邦,则天文,井络辉其上;地理,则岷嶓镇其城;五岳,则华山表其阳;四渎,则汶江出其徽;故上圣,则大禹生其乡。”

这里,很明确的指明了大禹是四川人!

如果真是这样的,大禹治理过川江(长江四川重庆段)及其支流,并在重庆娶妻生子,事情似乎是合乎逻辑的。

但细细品味,这里有一个疑点。《华阳国志》作者是四川人,有没有为自己家乡脸上贴金的嫌疑,就像韩国人硬说孔子是韩国人一样的道理呢?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