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潼城南有一座骊山,风景别致,秀色可餐,尤其是山多温泉,自古就是绝佳的游览胜地。唐玄宗时,北山脚下建了华清宫,杨贵妃泡温泉的华清池就在此地。安史之乱以后,历经战乱和风雨侵蚀,华清宫逐渐废弃,湮没无闻。后来,有人在骊山背面发现了一个石洞,上有石匾额,刻着“天宝遗迹”四个大字,洞口石门非常牢固,坚不可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到了明英宗正统年间,突然一声巨响,石门顿时裂开了一道一尺多宽的缝隙。有一个打柴割草的乡民偶然路过,上前一看,洞里黑漆漆的不见一物,深不见底,也不知有多大,心里有些害怕,就没敢贸然进去。下山之后,他将所见告诉了同乡人刘瑞五。刘瑞五自幼饱读诗书,性情豪迈,颇有古侠士之风,尤喜猎奇揽胜,他听说此事,心下大喜,便要上山一探究竟。

刘瑞五在乡里约了一些平时就喜事好奇,又颇有胆识之人,向他们说道:“骊山北面的石洞,我很早就想进去打探一番,没奈何石门坚固,始终无缘得见。今日听说石门自开,天赐其便,我们何不前去看一看?”有五人欣然应允,于是各自回家准备酒食、火把、猎具、器械等一同上山。

且说山路崎岖难行,荆棘横生,刘瑞五等人揽葛攀藤,寻路而上。约莫走了几个时辰,远远看见洞口,地势险峻,白石嶙峋,然而看上去滑腻光泽,好像经常有人行走一般,心里觉得非常奇怪。又走了二三里路,终于到达洞口,果然如人所说,石门已自开了一尺多宽。刘瑞五向里面一看,黑洞洞的一无所见,不知深浅。

这时,有人已经害怕了,颤声道;“我……我还是回去吧。”转身要走。有的嘴里没说,但已露出胆怯之色。刘瑞五见了,奋臂大呼道:“我们千辛万苦来到此地,岂能半途而废?不进洞探奇,回去有什么意思!”说完便在洞口燃起一堆篝火,刘瑞五点着了火把,率先走进洞里,最终只有两人跟了进来。

三人打着火把,慢慢前行。刚进去的时候,洞里空间非常狭窄,两人勉强并肩可行,越往里走越开阔,渐渐能并行四匹马。两旁所见,都是洁白晶莹的石壁,将火把打来一照,上面好像还有图画,火光之下看得不是很仔细。刘瑞五回头对二人说:“这洞里景致还不错么,有什么好害怕的?”

三人于是决定继续深入,看看洞底有些什么秘密。如此曲曲折折又行了百余步,便看到一座敞开的石门,门后有一青玉屏风,屏风上有几行隶书文字,墨迹看上去还是新的。三人将火把照来,仔细一看,上面写着:“朕与妃子每遇盛暑避热此间,共享洞天之福,于兹五年矣!风流潇洒,不啻神仙。汉武白云乡,遂非所羡。但恐千秋万岁后,罕有知吾两人相得之欢者,爰命良工置石像于内,以流传不朽。间与妃子流览其中,不禁相视而笑,几忘其身之匪石也。”末尾款署:“天宝十年()秋七月御笔”。

刘瑞五道:“却原来是唐明皇的御笔。这洞天福地,明皇与贵妃真是神仙眷侣,可惜乐极生悲,何曾想到四年后安史之乱,阴阳相隔!”三人叹息了一回,转过屏风后,顿时开阔无比,约数十间宽,如同大殿一般。中间设有宝座,倒也没有太奇特之处。左边为晓妆阁,只见一个石美人对镜挽发,倦态可掬,楚楚可怜,应当就是杨贵妃。旁边有两个宫女,其中一个手捧着洗手的匜器,侧身而立正欲向前;另一个跪在妃子面前,双手恭谨地捧着她的长发。再看那石美人,略微回首,似乎张口欲言,眉目神情栩栩如生。贵妃身后站着一人,头戴唐巾,身穿便衣,右手略捋髭须,正是唐明皇石像,神情姿态,宛然相亲,三人看了也不禁欣然而笑。

再转到右边,则是一个浴池,池水都是绿玉做成,波纹荡漾如同真的一般。池边也站着两名宫女,手捧帨巾,眉眼之间微含笑意。明皇与贵妃的身体都是白玉制成,明皇赤身游戏水中,水面仅没及脐下。只见他坐着转过头来,眼挑贵妃,含情脉脉,看其情状好似欲言而偷笑。贵妃则坐在小石床上,也赤裸上身,微露肚脐,丰乳肥臀,无不历历可见。只见贵妃低眉敛目,面容腼腆,纤纤玉手扪住锦绣腰带,好似将要解开而又不胜娇羞的模样,然而裳下的双足已经全是光脚了。

刘瑞五等三人凝神细看了半晌,不由得呆了,正要再上前查看,抬头遥望,不知何处突然降下密集的帷幕,将那些石像全部笼罩在内。不一会,只听得帷幕里面发出隆隆巨响,如同乱石崩裂,洞顶塌方一般。刘瑞五等人忽觉得洞内一股冷气袭来,冰凉刺骨,浑身战栗,看那火把摇曳欲灭,心里大惊,两人拔腿便走。刘瑞五虽然豪迈不惧,眼见此情,也寻思此地不宜久留,于是相继退出洞外。

到了洞门外,只见那两人扑地便倒,脸色铁青,口里流着涎水,好似中毒的模样。刘瑞五大惊,使出全身力气,连忙扶持下山,踉踉跄跄回到家里。到了夜里,两人不治暴亡。家人不知缘由,便上官府告了一纸文状。刘瑞五被拘捕到案,原原本本将进洞探险的经过详述了一遍。

知县听了,心里大奇,便令小吏上山查验,事实果然如此。两人之死虽然与刘瑞五无关,但是此事毕竟是因刘瑞五而起,知县打了他二十棍,以示薄惩,放其回家。为了避免再生祸患,知县令人将洞门封死,凿去洞额,以彻底灭其痕迹,然而附近的樵夫牧童还能辨识所在。到了天启末年,一个暴风雨之夜,雷电交加,劈中此洞。天明之后,有人过此,但见乱石嵯峨,荒草乱生,渺然不知其处,后世就没有再寻访的人了。

——编译自清代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卷一《天宝遗迹》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