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脑海中,都有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那就是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的这篇文章不仅是后世的我们读起来为之惊叹,在当时的影响就已非常大,如果当时有朋友圈的话,杜牧这篇赋是妥妥的写出来两小时就能破十万加的爆款文章。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年间,当时的杜牧,年纪轻轻,才二十三岁。晚唐时期,早已经没有了盛唐的气象,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吐番、回鹘外族入侵,人民处于深水火热之中,大唐王处于风雨飘摇的崩溃边缘。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年轻气盛的杜牧,面对国家的形势,痛心疾首,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写到了文章中,借用秦朝灭亡的惨痛例子,高声呐喊疾呼,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吸取前朝的教训。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建筑地形和宏伟壮丽。“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毕”、“一”、“兀”、“出”,均是词语活用,用作动词,文章开篇便是四个气势磅礴的排比,铺天盖地,犹如大河汹涌而来,仅三个字一句,用语精炼,突兀有力,写出了阿旁宫建筑地形的险峻。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阿旁宫占地面积之大,建筑之高,足以遮天蔽日。“构”、“折”、“走”,也是词语活用,简单的几个字,就写出了阿房宫依山傍水的地理形势。对偶、排比、词语活用,是杜牧全篇中都存在的一个艺术特点,让整篇文章如一气呵成,文采斐然、感情喷薄而出。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二、三段写阿房宫里无数的美女和珍宝。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物,韩国魏国聚敛的珍品,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现在都输送到了阿房宫中,但是秦朝的统治者毫不珍惜。用阿旁宫内的美女珍宝之多,写出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

《阿房宫赋》受时人追捧,杜牧因此被举荐高中进士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第四段写出秦朝的自取灭亡。用大量的排比,将秦朝统治者的挥霍无度与老百姓的可怜生活进行对比。统治者越奢侈,越享受,百姓的怨气怒气就越大,百姓与统治者的矛盾越积越深,最终群情激奋,爆发举兵起义,国家顷刻间覆灭,阿旁宫也被烧成了一片焦土。这一切都是因为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造成的,是秦朝自取灭亡。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最后一段揭露全文中心思想,为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希望唐王朝能吸取历史教训,不要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一句点出了全文的主旨,可惜的是,杜牧如此痛心疾首的呼喊,当朝统治者并没有听进去,最终还是进入了“后人而复哀后人”这样重蹈覆辙的轮回。

杜牧这篇赋,虽然没有对唐朝统治者产生多大的作用,但是,在当时文人圈子里却是非常受追捧的,是名副其实的爆款文章,杜牧还因此文被举荐,高中进士。

在太学教书的吴武陵,看到自己的学生围在一起读一篇文章,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当即大为赞赏,他得知杜牧正在参加进士考试,因此亲自去举荐,最终杜牧考上了进士的第五名。欣喜若狂的杜牧,还作了一首诗《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