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里的历史#

一、周武王姬发(前-前)。

在周文王姬昌时期,国力就逐渐强大,为后期灭商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姬昌崩逝后,其嫡次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

周武王继位后,重用姜子牙等人,使得国家蒸蒸日上,面对摇摇欲坠的商朝,姬发审时度势,在一旁枕戈待旦,准备随时覆灭商朝。

在周武王继位的第四年,此时的商朝已经不得人心,百姓苦不堪言,姬发觉得时机已经到来,遂发兵渡过黄河直至朝歌。

虽然此时的商朝兵力优势远远大于姬发,但是商朝的士兵大多是奴隶和俘虏,他们早已对商朝的黑暗统治恨之入骨,自然根本不可能为之卖命,所以在两军交战时就临阵倒戈,转而攻向朝歌。

商朝的军队瞬间土崩瓦解,纣王自知已无力回天,便在宫中自焚而死,从此延续了六百多年的殷商王朝,就此落下了帷幕。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开创了一系列的史无巨前的伟大举措,有政治的分封制,有经济的井田制,有文化的礼乐制,还有社会的宗法制,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定都镐京,在大约三年后,周武王姬发驾崩,葬于周陵。

二、周成王姬诵(前-前)。

姬诵是周武王姬发与王后邑姜的儿子,太师姜子牙的外孙,中国周朝第二位君主。

姬诵继位后,由于年龄尚小,无法自己处理朝务,便由其叔公周公旦摄政,在他在位期间,平定了三监之乱,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他还派兵东征,扩大疆域,并大肆分封诸侯,要他们守卫周朝边疆,拱卫中央,为后期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前年,周成王姬诵驾崩。

三、周康王姬钊(前-前)。

周成王死后,召公奭和毕公高两人遵从遗诏率领诸侯辅佐太子姬钊登基,并告诫周康王周朝的来之不易,劝其节俭。

于是,在周康王在位期间,他继续推行祖、父两人的为政举措,使得周朝的经济更加发展,国富民强,一片太和景象。

周成王和周康王时期,由于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

公元年,周康王在镐京去世,葬于毕原。

四、周昭王姬瑕(前-前)。

姬瑕是周康王姬钊的嫡长子,在姬钊去世后继位。

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一个富强安定的国家,使得有实力去继续拓宽周朝的领土面积,他先是攻打了东夷各国,使得其纷纷依附周朝,然后为了更好的掌握已占有的资源,他还多次进行南征,平定了虎方、荆楚等地。

但是在他在位期间,鲁国发生了政变,鲁侯的弟弟姬沸弑兄篡位,自称魏公,作为周天子的他,却不问不顾,使得天下的诸侯开始恃强临弱,朝纲开始倾斜。

周昭王十九年,姬瑕在南征胜利返回的途中时,因为携带了太多了战利品,于退兵时死于汉水。

五、周穆王姬满(前-前)。

姬满是周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也是中国古代史籍中记载的首位旅行家。

在周穆王统治时期,他没有像父亲姬瑕那样通过武力去征讨各国,去平定内部的矛盾,因为他认为是内部的统治阶层出现了问题,所以他制定了严苛刑罚,细则可达三千之多。

但在后来的在军事方面中,他继承了周朝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了向外扩张的势头,开始了向犬戎发起了主动的进攻。

之后他还进行了西征昆仑、南平荆楚和东讨徐国等等一系列的军事行为。

在文化方面,他曾经带领大批的随从,携带着金银器、丝绸等物巡游少数民族各地,受到了他们的崇高礼遇。

其中就有在传说中太阳落地的地方见到了西王母,他们互换礼物,这也被多数人认为是神话故事。

姬满的巡游,加强了中亚细亚与沿黄地区的贸易关系,成为了当时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六、周共王姬繄扈(前-前)。

周穆王去世后,姬繄扈继位,是为周共王。

周共王在位期间,由于父亲周穆王时期经常进行远游,赠送礼物,因此使得周朝的国库已经空虚,经济上难以支撑日常的消耗。

但是周共王在很多场合上又不得不进行赏赐,没有经济那就分封土地,这就使得周天子的掌控区域越来越少,周朝开始走向衰微。

面对周朝财政的捉襟见肘,周共王不得不调整周朝的发展方向,他一改以往的军事策略,开始裁撤军队,加大发展经济,让更多的百姓投入到农业当中。

对于外部的军事冲突,也采取了和平谈判的解决方式,尽量避免军事冲突。

在政治方面,他允许了土地的自由买卖,国家也向土地的所有者征收税金,这也是周朝首次把土地私有合法化,这种举措,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经济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

公元年,周共王去世。

七、周懿王姬囏(前-前)。

周懿王继位后,由于他生性比较懦弱,加之其父亲对于边疆军事冲突的和平解决影响,面对西戎的多次进犯,他被迫迁都到犬丘。

他的这种逃避行为,打击到了周王朝的统治阶级,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受到了侮辱,使得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

周懿王三年,因为一天中出现了两次天亮,使得他整日诚惶诚恐,这个阴影在他的心里始终挥之不去,在犬丘还没有建好的时候,再次下令迁都。

周懿王八年,姬囏在恐惧中去世,其叔父姬辟方继位。

八、周孝王姬辟方(前-前)。

在周懿王去世后,本应有其儿子姬燮继位,但他是的懦弱,使得姬辟方趁机夺取了王位。

在周朝,因为有着嫡长子继承制的存在,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在王室内部因为王权的更替而产生自相残杀,确保了周朝前期的政权稳定。

但是,在宗法制森严的周朝却出现了一位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却登上了王位的君主——周孝王姬辟方。

这种特例是西周在内忧外患下的结果,在周孝王死后,周朝又恢复了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他违反了这种制度,但是他的励精图治,使得周朝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所以他的谥是“孝”,完美的总结了他的贡献。

周孝王十六年,姬辟方去世,故太子姬燮继位。

九、周夷王姬燮(前-前)。

姬燮继位后,此时的周王朝处于衰亡阶段,各诸侯国已经为了领土互相征讨,他听信谗言后,将齐国国君齐哀公烹杀。

面对日益衰落的周王朝,一些诸侯国开始不来进贡,有的甚至起兵叛乱,攻打周王室。

周夷王八年,姬燮病重,不能处理政事,最终病逝。

十、周厉王姬胡(前-前)。

姬胡暴虐成性,生活奢侈,独断专横,使得百姓纷纷议论他的过失,他听闻后,大为恼怒,让人去监视议论者,谁议论他,就杀掉谁。

在他统治后期,这种行为更加严苛,以至于百姓在路上见面时,都用眼色互相示意。

周厉王三十七年,百姓忍受不了暴政后,纷纷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他被迫逃到彘地,并于次年去世。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到:“幽厉昏乱,既丧酆镐。”

十一、共和(前-前)。

周厉王逃走后,周朝的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

共和行政的开始,使得中国的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一直持续到今天,是中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

在王位空悬十四年后,纷乱争斗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周宣王的继位。

十二、周宣王姬静(前-前)。

周宣王继位后,重用贤臣辅佐他处理朝政,在军事方面,又倚重一干诸侯陆续征讨西戎和徐国等,使得周朝的国力得到了暂时的恢复,开创了“宣王中兴”。

但是在周宣王后期,对外用兵的屡屡失败,使得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加上他的独断专行、不听谏言,为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十三、周幽王姬宫湦(前-前)。

周幽王继位后,不问政事,整日沉迷酒色,将权力交给阿谀奉承、为人奸诈的虢石父,使得百姓的怨言更加深重。

周幽王八年,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改立宠妃褒姒为王后,并将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立为太子,还想要加害太子姬宜臼。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这使得申后的父亲十分愤怒,遂联合犬戎攻打周王室,并在骊山下杀害周幽王,然后拥立前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自此,西周覆灭。

#观点创作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