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芈月传》的观众都知道,孙俪饰演的芈月,就是秦朝的宣太后。宣太后,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是秦惠文王的妃嫔,封八子,之后其子赢稷即位,被尊称为宣太后,也是称太后第一人。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近四十年,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秦惠文王晚年,处于张仪连横战略的需要,以及惠文王处于下一代秦王人选的考虑,另芈八子与赢稷在燕国做人质,以保证秦燕盟约。在燕期间,芈八子教导赢稷自强。在赢稷生日时,以玉为引,向赢稷解读“王”的真义。三横一竖是为王,三横代表天地人,参通天地人是为王。
武王逝,立赢稷为王。为保王权顺利交接,宣太后多方谋划,不惜动用铁血手段,镇压秦王室公子壮等人的夺王位叛乱。即位之初,各国派使臣前来试探,宣太后灵活应变,传递出新君虽立,政权仍稳的信号。楚国进攻韩国,韩王派靳尚向秦国求援。宣太后以不雅的言语,在秦国能获利的情况下,出兵救韩。
据史料记载,秦昭襄王早年的时候,被迫前往燕国去做人质,在燕国,他受尽了屈辱,到处忍让,对人十分热情,生怕得罪别人。正是因为长时间这样,最终使得秦昭襄王养成了隐忍和谨慎的性格,其实这也为以后夺权,埋下了伏笔。嬴稷当了41年秦王,甘愿做宣太后的“傀儡”?看后才知道事实真相。
大家都知道,公元前年,秦武王不幸被砸死,此时秦国王位空出来了,秦惠文王的王后希望立公子壮为秦王,而宣太后则希望立秦昭襄王的弟弟,也就是公子芾为秦王。秦昭襄王即位之初,秦国四分五裂,各公子争权,旧贵族想要废除商鞅之法,恢复旧法,秦国内战可谓是混乱;而外则是各诸侯国兵临函谷关,逼迫秦国,使得秦国割地赔款求和,利益损害巨大。而刚刚即位的秦昭襄王不过还是年纪轻轻,未成年,故国君之母芈八子不得不临朝辅政,因要区分与秦惠文王的王后区分,故成为太后。宣太后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最终帮助秦昭襄王打败其他竞争者,顺利登上王位,当时秦昭襄王已经18岁了。
在中国古代,这个年纪其实已经不小了,完全可以亲政,但是宣太后居然以秦昭襄王年幼为借口,大权独揽,重用弟弟魏冉以及自己最心疼的小儿子芾。可以这样说,当时的秦昭襄王其实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秦王,完全就是一个傀儡,后来魏国人范睢逃到了秦国,并且依靠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秦昭襄王的信任。两人把酒言欢,颇有点相见恨晚的意思,随后范睢便建议秦昭襄王以雷霆之势废掉宣太后和四贵,收回大权,以避免最终身死人亡的下场。此时的秦昭襄王才意识到范睢果然是一个人才,十分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久之后,秦昭襄王采取了紧急行动,废除了宣太后。并且将四贵赶出秦国,从此之后,秦昭襄王开始独揽朝政,并且开疆辟土。特别是重用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大力支持白起作战,最终彻底打垮了赵国。
秦昭襄王虽然年幼,但是国家大事并不是完全听从秦宣太后,昭襄王也并不是一个傀儡,完全没有领导权,宣太后并不是把自己的儿子当做傀儡,而是在培养儿子的国君领导之能。有人问,秦昭襄王做了41年的秦王,为何不敢夺取宣太后的权力?其实秦昭襄王并非是一个窝囊废,宣太后独揽朝政的时候,他心里很明白,时机还未到,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于是一直隐忍着。直到后来遇到了范睢,并且在他的严密谋划下,一举夺回秦国大权。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其中秦宣太后执掌朝政四十年,但是秦昭襄王的朝廷并不是无需混乱的。而是井井有条的。秦昭襄王和宣太后都是有识之士,重用人才,共创一个巅峰辉煌的大秦。秦昭襄王和宣太后重用几位三朝元老,延续了秦惠文王的政策,譬如重用秦惠文王同父异母之弟樗里子,代表秦王室宗室的力量,也代表老秦王的决策;重要军中重臣魏冉,魏冉是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在秦昭襄王登上大位之时,可谓是鼎力相助,后他又推举了大将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战功。在秦国统治集团立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统治秩序,由秦昭襄王发号施令,秦宣太后拍板决策,众多重臣共同商议决策。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原因外,还因为秦昭襄王本身就比较孝顺,也不愿意去招惹母亲宣太后,而且宣太后本身也颇懂治国理政,将秦国治理的也很好。再加上宣太后的势力集团力量比较强大,如果贸然夺权,很有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毕竟兵权可是在宣太后手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宣太后可是有好几个儿子,完全可以废掉秦昭襄王,正因为如此,秦昭襄王才被迫隐忍近41年,最终一举定乾坤,重夺秦国大权,实属不易。嬴稷当了41年秦王,甘愿做宣太后的“傀儡”?看后才知道事实真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