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汉高祖刘邦的人都知道,刘邦的籍贯在《史记》的记载中是“沛丰邑中阳里”,刘邦成年以后也主要是在沛县活动,而且刘邦最初起事也是占据沛县而称“沛公”,最终逐鹿天下成就帝业。
刘邦对沛县的感情十分深厚,沛县对刘邦的人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也正因为此,关于沛县的问题一直都为历代学者所重视。其中尤其重要乃至发生争论的问题就是,沛县在秦代到底是否为其所在四川郡的郡治。
此系列之前一篇文章已经详细梳理了历代学者关于此问题的意见,本文则尝试说明沛县不大可能为郡治的理由。
一、沛县在郡内区位地理条件不如相县
下图是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泗水郡(如前一篇文章中所述,对“泗水郡”“四川郡”不作严格区分)的地图。
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相比于相县,沛县在泗水郡内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北,很难辐射到郡内南方的县。
古代的交通并不发达,若郡治距离太远,则县中有事务需要向郡府汇报时就不是很方便,同样郡府要指导管理县的工作也是如此。
而相县则更加接近于泗水郡的中心位置,到郡内各方向最远距离大致相当,郡治在相县明显比在沛县治理成本要低。
二、沛县陆路交通条件很一般
根据《水经注》记载,沛县得名是由于其所在区域本来属于一个大沼泽,名为沛泽。
这个大泽到了秦朝时期显然仍然存在。《史记》就记载刘邦的母亲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尝息大泽之陂”)时遇到蛟龙。而且刘邦后来为县里送徒去骊山的时候,也曾经经过丰邑西侧的大沼泽(“到丰西泽中”)。
根据科学研究结论,如今沛县附近的南四湖在年前(春秋时期)即已形成,此后在秦汉时期都处于不断扩展的过程(见论文《南四湖的形成及水环境演变》)。
刘邦起兵之后,曾经率军到薛郡的薛县作战,获胜之后返回丰沛,走的是亢父-方与一线,“还军亢父,至方与”,明显绕道。而且彭城之战前项羽从齐地返回彭城,也是从薛郡的郡治鲁县走胡陵,经过萧县,再到达彭城,也是明显绕道。这都说明可能就是因为当时沛县附近存在大泽,且与现在的南四湖形状相似。
沛县附近区域沛县旁边就是大泽,陆路交通非常不便,若郡治在此,既不利于郡府与属县在日常事务上的沟通联系,也不利于非常时期军队和物资的调度运输。
此外,由于大泽在四川郡北部边界区域,将其与北方的薛郡分开,若郡治设置在沛县,则朝廷不容易控制在沛县的郡府,导致四川郡更加容易形成割据势力,这也是秦朝所不能容许的。
因此从陆路交通条件来看,四川郡的郡治不大可能设置在沛县。或许与此相似,国内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分隔湖南、湖北,古称云梦泽)畔的城市岳阳就是历代都很少成为湖南区域的首府。
三、沛县设置时间可能比较晚
沛县所属的淮泗地区本来属于宋国,后来宋国在战国后期兴盛一时,可惜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最后被齐、楚、魏三国联合攻灭。三国瓜分了宋国的地盘,其中沛县附近区域则归于楚国。
公元前年华阳之战后,秦国挟大胜韩、魏之势,准备裹挟韩、魏一起攻楚。楚国使臣黄歇为了阻止此次行动,便上书秦昭王说,若秦攻楚,则魏国也会随之出兵攻楚,并攻取楚国的淮泗地区,到时候楚国淮泗地区的属县(原属于宋国)都将会被魏国夺走。让魏国发展壮大,反而对秦国不利。
“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
这句话中提到了楚国在淮泗区域设置的县份,沛县区域附近的县包括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都提到了,却没有提到沛县。很明显,此时可能还并没有设置沛县。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沛泽此时还比较广阔,沛县属地不少都属于水面。
由此可见,沛县设置较晚,至少在战国中后期(公元前年)仍然没有设立。
四、沛县直到秦朝时期都并不发达
沛县具体的设置时间尚有待考证,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沛县一直都不算发达。
《史记》记载,刘邦在做亭长之后,为了修饰仪表,特地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独特的竹皮冠(后来名为“刘氏冠”),好让自己显得更加威武。为了获得这个竹皮冠,刘邦还专门派手下到邻近的薛地去找工匠定制。
《史记》的行文习惯往往喜欢直接提到县而不提郡,由此可见此处的薛是县而非郡。注解《史记》的应劭也如此说。而薛县却并非薛郡的郡治,薛郡郡治鲁县。
一个竹皮冠还要派手下到邻近的薛县去定做,说明沛县缺少相应的手工作坊,并不算发达。
刘氏冠示例此外,刘邦在沛县起事之后收全县之兵,结果只能得到三千人。真正发达的县是像东阳县这样的,一个县就能聚集起两万人马,甚至准备立县令史陈婴为王,“异军苍头特起”,不欲从属当时任何诸侯。而东阳县在秦朝时还并非所属东海郡的郡治,只是一个普通县而已。
由此可见,沛县直到秦朝时期都并不算发达,论发达程度和人户数量,也还够不上郡治的标准。
五、沛县城中没有郡级官员
秦朝时期一郡之中有郡守、郡尉、郡监三位长官,此外还有郡丞等高级僚佐。刘邦起兵攻入沛县县城,只有县令和其对抗,刘邦要解决的也只有县令,郡守、尉、监、丞都不在沛县县城。
此外,刘邦九月在沛县起事,之后收沛县之兵,到十月郡监才率兵围攻刘邦的大本营丰邑。刘邦战胜郡监之后,便去了薛县对抗进军至此的四川郡守。这说明郡守、郡监都没有在刘邦起事的过程中被刘邦解决掉,而且都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反应过来。
四川郡的长官在沛县起事的初期毫无反应,由此可见,郡治应该不在沛县,至少不在沛县县城之中。
六、沛县境内没有郡级官府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沛县县城中没有郡级官员并不能说明郡治不在沛县,因为郡治可能和沛县县城不在同一城,也就是说,分别在沛县境内不同的两座城内。县城和郡城是不同的两座城池,都在沛县境内。这种说法近来颇为流行,实际上可能性也并不大。
首先,古代郡县不同城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一方面官署所在城池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设置,包括里坊等百姓居所,如果郡县不同城则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另一方面城池在古代一般都是军事重镇,需要有重兵防守,若郡县不同城则造成兵力分散,不利于城池守卫。
其次,《史记》记载县吏萧何、曹参“居县为豪吏”,如果沛县是四川郡郡治,不大可能出现此种情况。因为郡府的官吏不仅地位比县吏要高,而且人数也不少。如果郡治在沛县,萧何、曹参根本就出不了头,更不用说成为豪吏。
萧何与曹参再次,萧何被郡监看重,并不能说明沛县是郡治。当时萧何作为沛县主管官吏人事考绩的主吏掾,几乎必然会与负责监察一郡官吏的监郡御史存在工作往来,因为监郡御史负责监察的范围不仅包括郡级官吏,也包括所有属县官吏。在此过程中郡监发现萧何是人才因而予以提拔重用,并将其上调到郡府临时任职,这与沛县是否为郡治其实并不存在任何直接关系。
反过来说,注意到沛县豪吏萧何的卓越才能的是负责监察的郡监而不是掌管一郡大权的郡守,或许这恰恰正说明了沛县并非郡治首县。
还有,刘邦攻下沛县县城之后,在沛县收兵没有遇到任何阻碍,这说明郡守、郡尉、郡监官府应该都不在沛县境内,否则郡治城内必然有重兵集结,不可能让刘邦如此顺利收兵。
此外,夏侯婴的传记中记载夏侯婴曾经与萧何一起去劝降驻扎在胡陵的郡监,有一种说法认为郡监治胡陵。虽然并不确定,但从之前刘邦占据沛县后进攻胡陵、方与没有攻下可以看出,胡陵或许并不简单。
最后,沛县有一对堂兄弟周苛、周昌曾经在四川郡供职,担任卒史,这是郡守属下的正规郡吏。他们应该是一直在郡守官府之中。然而刘邦在沛县起事后收兵三千人之时并没有收到这两兄弟,直到后来在薛县击败郡守并在戚县击杀郡守,然后又在胡陵收降郡监,才将这两人收在属下。
“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苛、昌以卒史从沛公。”
郡守有事外出还可以理解,两位卒史大概不会都随着外出。这两人都不在沛县,就说明郡守府应该不在沛县境内。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在整个沛县境内都不存在郡级官员和官府。
七、若沛县为郡治则刘邦占据沛县之后不会仅号称“沛公”
刘邦起事占据沛县之后,众人想要立其为沛县县令(“欲以为沛令”),称为“沛公”。众所周知,这是楚国特有的称呼,称县令为县公。
如果沛县是郡治,那么刘邦在攻下沛县之后绝对不会只担任沛县县令、称沛公,几乎可以肯定会自任郡守,称号也会以郡为称呼以壮声势,而非仅仅以县为称。
陈胜占据陈郡郡治陈县之后直接称王,项梁在击杀会稽郡守殷通、占据会稽郡治吴县之后直接拿郡守的印绶佩在自己身上,自称会稽郡守,并派兵略取属县。“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刘邦起事之后要想在众多义军之中暂露头角甚至占据重要位置,肯定会选取尽可能威武的称号。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占据沛县之后仅仅自称为沛公,也并不存在怕出头、怕被秦军集中攻击、缓称王的因素。当时义军蜂起,“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东阳县一个县、两万人就准备称王,根本就不怕秦军。刘邦甚至率军前往薛县,攻杀了郡守,之后更是与东阳甯君一起主动迎击秦军野战主力章邯军团的别部。
由此可见,刘邦占据沛县以后之所以称沛公而非以郡名为称,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沛县并非郡治,所以刘邦只能自任沛县县令而不能自任四川郡守。
八、刘邦占据沛县之后未收属县之兵
刘邦在占据沛县之后,收全县之兵,只得到了三千人。若沛县为郡治,则刘邦必然会派兵攻略属县,顺便收兵壮大自己的队伍,就正如项梁在占据会稽郡治吴县之后所为一样。
然而刘邦手下初期始终就是三千人左右,即使部下左司马攻杀了郡守、自己又收降了郡监,还是没有扩大队伍,直到后来攻占属于邻近砀郡的砀县,收砀郡之兵六千人,才将自己的队伍扩充到九千人。
刘邦之所以不能像项梁那样收属县之兵,除了不少地方已经被义军占领无兵可收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应该就是沛县并非郡治,所以刘邦占据沛县之后并不能以郡府的名义收属县之兵。
九、陈胜称王之后没有派诸将攻占沛县
陈胜在大泽乡起事,大泽乡本身就在四川郡境内。之后陈胜向西进军,攻占陈县后称王建国。而陈县所属的陈郡就在四川郡的隔壁。
陈胜七月起事,称王之后向各个重要方向都派出了徇地的将领,到八月,武臣已至邯郸自立,葛婴经四川郡至九江,周文已接近函谷关,宋留已至南阳。
按理说陈胜不可能忽视就在隔壁的四川郡,尤其是其郡治。然而陈胜就是唯独没有派属下攻略沛县。
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此外,当时四川郡内遍地都是响应陈胜的义军,甚至四川郡再往东边的东海郡都有义军起事,围攻郡治郯县,陈胜还派手下武平君去东海监军。
武平君要从陈县到东海郡需要穿越四川郡,如果邻近的四川郡没有归到陈胜的张楚国名下甚至连郡治都还没有被攻下,很难想象陈胜会先重视更远的东海郡,若果真如此武平君也很难安全通过四川郡。
以上事实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沛县可能不是四川郡的郡治。
十、秦军主力攻下相县之后转向砀郡而未去进攻沛县
陈胜手下大将周文率军攻破函谷关之后,秦廷派少府章邯组织刑徒军将其击败。之后章邯连战连胜,势如破竹,一举攻破陈县,陈胜在逃亡的途中被车夫杀死。
此后章邯率主力北上进攻自立的魏国,并派别部向东进攻相县。然而很奇怪的是,此部秦军在攻下相县之后却并未继续北上进攻沛县,而是转去进攻邻近的砀郡属县砀县。
如果沛县真是郡治,考虑到秦军重视军功、按照军功授爵任官的传统,那么秦军此时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放弃收复郡治的大功不要,必然会全力进攻沛县,而不会调转军锋去邻近的砀郡。
十一、四川郡守兵败于薛说明沛县并非郡治
如果说章邯及其别部是秦军野战主力军团,还有其余重要任务比如北上消灭魏王咎等,顾不上攻击四川郡的沛县,那么四川郡守(名为壮)作为四川郡的封疆大吏,责任自然是守卫辖内疆土,尤其是防守郡治。
如果沛县真是郡治,那么身为郡守在丢失郡治之后必然首要考虑收复沛县。在陈胜起事的当年九月,章邯已经率领秦军击败攻进函谷关的周文,之后开始全面反击,并于当年十一月击杀周文。
在此期间各地秦军整体上处于战略反攻的态势,而四川郡守却只是在十月派郡监进攻丰沛方向,自己并没有亲自率兵夺回被刘邦占据、仅有三千人防守的沛县,反而出现在邻近的薛郡薛县并在十一月兵败于此,这就说明沛县不大可能是郡治,否则四川郡守必然会对其更加重视。
四川郡守、郡监进攻路线十二、结论
综合分析以上十一点可知,沛县确实不大可能为秦代四川郡的郡治。
那么秦代四川郡的郡治到底在哪里呢?本系列接下来一篇文章将会继续详解相县相比沛县更有可能为郡治的理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