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用什么药好些 http://m.39.net/pf/a_4442975.html

9月20日早上8点30左右出门,在路边买了两个石子馍作为早餐,且行且吃奔赴骊山,酒店旁不停有出租司机(黑车)搭讪,许诺五元钱拉至骊山景区,价格低的令人胆颤,左右思之,还是步行吧。

东行米到岔路口向南上华清路,走不到三分钟就见一座石坊,上书“骊山”二字,落款是颜真卿,据说“古人诚不我欺”,应该就是这里了,于是过石坊继续南行,石坊后的这条路名东仁路,是登骊山的环山公路,曲曲折折,愈行愈高,路旁则是漫山的石榴树,临潼石榴大又甜,是陕西一大特产,古时曾为皇帝的贡品,白居易有诗赞曰“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一路爬坡虽然辛苦,但同行友人乐在其中,起码摘吃了人家五六个石榴。

一个多小时后终见希望,到达骊山的牡丹门售票处,门票70元。

过牡丹门又行二十分钟,到明圣宫石坊,坊南一石上刻有慈禧老佛爷御书“骊山晚照”四字,西侧有一院落,名鸟语林,修的古香古色,圈养着上百种近十万只珍禽异鸟。

沿着山路向东到明圣宫,年时台湾道教信徒颜武雄等人捐修的一座大型道观,供奉着道教先祖谢映登。

继续东行至老母宫,这里是纪念在骊山炼石补天的女娲娘娘,传说女娲死后葬于葬于骊山之阳,故后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百度大神还介绍说骊山老母又名“黎山老母”,“骊山姥”,或“梨山老母”,道教女仙,《集仙录》,《史记.秦本纪》均有提及,还是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战国时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杨宗保的妻子穆桂英(宋代)、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宋代)、千年白蛇白素贞(宋代)等人的老师。

老母宫西侧是朝元阁,又名老君殿,是供奉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地方。

唐朝皇帝姓李,故自称太上老君李耳后人,并于公元年建此阁以朝拜家祖,不过貌似太宗李世民在宗教事务上比较博爱,对佛教也感兴趣,才有了西游记的故事。

经过长途爬坡,肚子里的石子馍消化的差不多了,在路旁小店来了份凉皮稍微解决一下,征程继续。

顺着路标向东南行进,奔赴传说中那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点火戏诸侯的故事所在地——烽火台。

走了几分钟舒适的曲径小路,然后就是台阶,一望无际的台阶,询问走下来的游客还有多远,答曰不远,米左右就到了;卯足力气开始爬台阶,气喘吁吁之时到一拐角,前方还是台阶,再问下山游客是否很远,答曰不远,米左右;于是再爬,再歇,再问,再是米;反反复复四五次后,终见一座高大建筑孤立眼前,上书“烽火台”三字。

围着烽火台转了两圈,感觉现代气息太浓,西周时期烽火台长什么样笔者没见过,但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既然要附庸风雅,那就附庸的彻底一点吧,起码烽火台三个字得用篆体吧;而且,烽火台既然是传递战报、调遣部队的设施,那么远处应该再建几个呼应一下吧,就这么一个孤零零的矗在这里,叫观景台或许更合适一些;还有,四周弄这么多探照灯干嘛,为了以后改名观景台的时候方便些吗?算了,既然来了,就上去看看吧,于是继续爬台阶……登台顶,话说这里观景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天气不是很好,雾气挺重(也有人说这是骊山下面温泉的水汽),还是依稀可见临潼街景及骊山全貌的。

当然,相对爬台阶的辛苦,还是感觉有些失望,怎么说呢,不来后悔,来了悔恨吧。

下台阶就相对轻松多了,下至起点,有人问,高吗?笔者答,不高,米左右就到了。

开始慢慢寻路下山,走过朝元阁后的上善湖(湖内有水,但不清澈),木板搭建的七夕桥,向北至上德苑(一个适合拍照的小广场),继续向北至骊山灵泉(人造小瀑布,拍照还要钱),过日月亭(晚照亭与兵谏亭之间的一个小亭子)、天梯(十多阶比较陡峭的台阶而已)到兵谏亭(张少帅兵变,拘捕国军大老板的地方),再过兵谏园,瞻仰了下当年的飞机、火炮、装甲车,出昭阳门,离开骊山景区。

据同行友人后来回忆,骊山之行印象最深的,还是石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