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年,因为这个故事,周幽王成了“酒色一昏王”,褒姒成了“祸国妖女”,后世“女祸”之说也自此起。那么,“烽火戏诸侯”一事是否真实存在?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所有人已经很熟悉了,无非是周幽王得了一个美人褒姒,废了原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太子。又为了博美人一下,点燃烽火台,戏耍诸侯勤王之军,搞得失去了诸侯信任。后来,宜臼的外祖父联合西戎进攻王城,幽王再派人点燃烽火台求救于诸侯,已经无人响应了,于是,“孤立无援”幽王最终被杀于骊山之下。
但是,《史记》记载的这个故事,是不值得推敲的。第一,西周末期是否存在像西汉那样的用于军事用途的“烽火台”?第二,诸侯国离王都甚远,岂能一朝而至?第三,就算以上两点都成立,但是诸侯国离王城距离不一,如何能在同一时间到达?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就曾这样说过:
此委巷小人之议,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考古学的发展总是能推动历史研究的进步的。战国竹简的出土,揭开了一部分历史迷雾。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竹简说得很清楚,周申之战,是幽王率先挑起的。由此可见,举烽火召勤王之师其实并不存在。那么,幽王废立太子,是否由褒姒之宠引起,竹简也语焉不详。但是从竹简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另一层意思:幽王对申的作战,很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废太子逃往申国,更大的可能是幽王在通过武力加强对西方诸侯国的统治。毕竟,如果仅仅是为了要申人交回宜臼,何来缯人投降西戎?西周对四方诸侯通过征战的形式,加强统治,已经由来已久。昭王南渡、穆王西征,都是周王对四方用兵的明证。
“烽火戏诸侯”的历史真相极有可能是周幽王为了加强周对西方诸侯的管控,而借口索要废太子,对申、缯诸国进行讨伐。只是,幽王没有预料到,诸国联合西戎,最终自己被反杀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