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国的最后一个强国齐国在王贲带领的秦国军队之前不战而降之后,秦王嬴政完成了对神州大地的统一,齐王因为是投降的,并没有立刻被斩首,而是被秦军围在一片松柏林子里,这位养尊处优40年的国王最后没吃没喝,饥渴而死了。
接下来,是秦王嬴政前无古人的一大堆创举:
1、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太大,远远超过了前人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于是决定把“皇”和“帝”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使用,自称“皇帝”,并且认为自己这个皇帝是自己家族做皇帝的开端,将来自己的子孙会一直一辈一辈地传下去,永无休上;
(秦始皇像)
2、他不再把全国各地的行政控制权分封给自己家族的人,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设立郡县,这开创了直到现在开在使用的行政区划制度;
3、他统一了全国范围内的度、量、衡,全国范围内的商贸往来终于有了统一的标准,过去各国之间往来各种复杂的换算,终于成为历史了;
(秦权拓片)
(秦诏版)
4、他把全国范围内的各派文字体系统一为以秦地文字为基础的小篆,这是中国现行汉字最早的一次正规化统一处理,目前我们使用的系统文字即发源于此,早期汉民族复杂的文字体系简单、系统化了;
5、全国的领土都打下来了,嬴政觉得要到全国各地去看看,于是他选择出游,出游的过程中,走到一个有地标性质的地点,就立个碑,纪念一下。后来篆刻史上特别需要注意学习的《琅琊碑》、《峄山碑》、《会稽刻石》等刻石即来源于此,碑上的内容也就是说他自己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不世之功之类的,后世那些天子不断地立碑纪事,大概都是从秦始皇这里学来的,《资治通鉴》同其他史书一样,也记载了一件韩国人张良(就是后来的汉张良)在博浪杀雇佣大力士椎杀秦王的行动,不过,只击中了副车,秦始皇这次受惊不小;
(泰山刻石)
6、他让全国各地统一丈量土地,这是中国的土地面积第一次有了官方数字;
7、有一次占卜,占卜的结果说“灭秦的是‘胡’“,嬴政认为这时的“胡”就是北方的匈奴,于是他派蒙恬带领30万大军去征匈奴,胜多败少,但因为匈奴多为游牧民族,他们作战采用的多是游击战,打不过就跑,抽机会再打,这使秦帝国没有办法,于是就不得不在边疆驻守大量的军队,后来没办法,只好耗费民力、国力开始修建长城,现在我们到北京去一定要游览的风景点长城,就是这个时候修建的,当然也正因为修建长城是耗费国力的事情,再加上要驻边军队,这些都是对秦国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秦国从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亡于这个“胡”;
(秦国版图)
8、向南开拓领土,现在的广东广西(当时称作南越)即在这个时间段纳入中国版图,当然,领土还扩大到了越南的一部分,现在越南的首都河内,当时只是秦帝国的一个郡治(象郡);
9、在他手里建立了严格的司法制度,秦立国后,法令严格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后世所谓的“暴秦”即来源于此;
10、焚书坑儒。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理论众多,嬴政认为这些文献典籍里的内容很可能迷惑人心,不利于统一思想,于是他下令焚烧了除医药、占卜、种树书籍之外的所有书籍,这显然是一次文化大摧残,古文化典籍现在大部分的缺失也是这个时候造成的。不交出这些曲籍或者私存,都可能获罪,这种大规模的、国家法令级的文化摧残,太残酷了。秦始皇的各种行为,终于让一部分有文化的人的开始讨论、非议,秦始皇于是下令逮捕了这些人,一次性坑杀了个儒生,注意,这里的儒生,并不指儒家学派的文化人,而是各种学派的文化人(术士)。
(焚书)
11、修阿房宫,求仙访道,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奋斗一生,他忽然觉得自己要享受人生,于是他决定大规模修建自己的宫殿,并渴望能够长生不老,四处研制、寻找长生不老药。
显然,这是一位伟人,他的这些动作,无疑对后世经济、文化、政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是这位伟人最后生命时段却是在他最后一次出游路上度过的。具体行程如下:
(秦始皇的死亡之旅)
秦始皇的最后一次旅程从咸阳出发,经骊山,过云梦,经丹阳到达会稽山立碑幻功后,后又向北到钱塘,在这里他观赏了自然奇观钱塘潮,经吴郡,到琅琊,临芝罘(就是现在的烟台市)在这里看到了海上的一条大鱼,发箭射杀,之后开始西返,结果到了平原津时,秦始皇生病了,他自知病将不起,于是写好圣旨封存在宦官赵高那里,旨意安排自己的大儿子扶苏(这个时候扶苏在蒙恬大军里监军,秦王当然一方面认为他不合自己的脾气,一方面是让他出外历练。)到咸阳与丧车会合。但这份传位给扶苏的旨意最终没有传出,赵高策划让和秦始皇一起出游的秦王小儿子胡亥篡夺了皇帝位(如果不是赵高,扶苏真的继位了,是不是历史就改写了,秦朝就不会这么短命也说不定)。有意思的是,发生这件事变的地方,叫沙丘平台宫,前面的文章如果大家还记得,就是赵国太上皇赵雍饿死的那个地方,儿子饿死父亲,与儿子篡改父亲旨意,在终极的权力诱惑之下,父子之情显得不重要了。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