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余年的秦汉两朝,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不仅仅因为出现过秦皇汉武这样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也因为这期间全面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在士兵成分、军队构成及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军事历史经验,为其后余年中国封建军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北击匈奴南击百越
简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将匈奴从河南地(河套平原)赶走,并设九原郡,后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了起来,建立从临洮(甘肃岷县)到辽东半岛的万里长城。南方派屠睢、赵佗平定岭南百越之地,开拓了新的疆域。
性质:扩张之战
影响:秦、赵、燕长城的相连,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最重要的桥头堡,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南征百越,将岭南之地永久的纳入了中华版图。
2.巨鹿之战
简介: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畏缩不前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各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章邯兵团主要是秦朝骊山墓的囚徒,王离兵团是蒙恬率领的北击匈奴的军队),确立了项羽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加上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加速覆亡。
性质:秦楚战略决战
影响:巨鹿之战后,秦朝的主力兵团几乎全军覆没,致使秦朝名存实亡,同时奠定了项羽霸主的地位。
3.垓下之战
简介:是楚汉之争的战略性决战,刘邦和所分封的各路诸侯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对决垓下。汉军由韩信统领,共计三十万,分为五个部分,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韩信先率前中军与项羽交锋,交战不利,中军向后退去。随后孔将军、费将军率军从左右两边包夹上去,致使楚军不利,韩信乘势率中军再次攻上去,楚军大败。最终项羽逃到乌江,自刎而死。
性质:统一之战
影响:汉承秦制,创立一个全新的帝国建立。
4.汉武帝时期三大对外战役
简介:汉武帝时期通过卫青的河南之战(河套平原),霍去病的河西之战(河西走廊),霍去病卫青漠北之战(外蒙古)摧毁了匈奴的主力。
性质:主动出击
影响:短期来看是沉重打击了匈奴的主力,首次占领河西走廊。长期来看是打出了不让胡马度阴山,打出了犯强悍者虽远必诛的民族气概,对汉族的精神面貌影响很大(因为汉初对待匈奴都是很憋屈的,刘邦白登之围被围困,吕后被侮辱,被迫和亲等)。
5.昆阳之战
简介: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王莽军队和刘秀军队在昆阳(河南省叶县)进行的一场战略性决战。以两万对四十二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据说是天降陨石袭击了王莽的军队,所以很多读者也说此战穿越之子打不过位面之子。
性质:玄汉的战略决战
影响:新莽政权名存实亡,刘秀也一战成名为以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6.窦宪北击匈奴
简介:汉章帝时期外戚窦宪两次北击匈奴,一直打到外蒙古的杭爱山,并且在山上刻字,史称燕然勒石,是后代将军最高的荣誉之一(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齐名),窦宪两次北击匈奴基本消灭了匈奴主力,匈奴被迫西迁。
性质:战略性战役
影响:汉武帝时期沉重打击了匈奴的主力,但是最终歼灭匈奴主力的是东汉时期的窦宪,窦宪最终让匈奴退出了华夏历史舞台,但匈奴的西迁却成为欧洲大陆的噩梦,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