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而”有连词、代词、动词等用法。其中代词和动词的用法都是通假字。作代词的“而”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作动词的“而”通如”,“好像”的意思,如“军惊而坏都舍”(《察今》)(部队惊惧的声音好像大房子倒塌一样)而”作连词的不同意思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同样作为连词,“而”可以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因果关系和目的关系。至于是哪种关系,要结合语境,根据前后联结关系来判断。
选出四个“而”中不与其他三个意思同类的一项。
1.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
C.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
D.剑阁峥嵘而崔嵬
2.A.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3.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4.A.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B.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5.A.则群聚而笑之
B.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
D.吾尝终日而思矣
6.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乃”字一般作副词和代词用。作代词一般指代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用做指示代词,译为“这样”,但用例较少。用做副词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它可以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就”等;可以表示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可以用在判断句中,表示确认,可译为“是”、就是”等。固定结构“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乃尔”译为“这样。
选出下列“乃”字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1.A.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B.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C.设九宾于庭,臣乃敢上璧
D.王日:“善。”乃下令
2.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C.乃赏成,献诸抚军
D.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3.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4.A.乃作《怀沙》之赋
B.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5.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6.A.今君乃亡赵走燕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7.A.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B.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C.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D.无乃尔是过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