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家所知《西游记》以唐代大IP玄奘取经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唐太宗贞观元年,二十多岁的玄奘立志去天竺(印度)取经,从长安出发,经凉州(现在的武威),出玉门关,过敦煌西边的白龙堆沙漠,白龙堆沙漠是及其凶险的沙漠,在沙漠里玄奘经历了取经途中唯一一次心理上的溃败,以致东返数里,最后还是取经的信念战胜了恐惧,九死一生走出沙漠,进入西域。
出玉门关之前,玄奘是大唐著名的青年法师,所到之处,拥趸甚众;出了玉门关,玄奘真正开始了历经磨难的取经之旅。”
01敦煌壁画里的“西游记”
在《西游记》成书之前,玄奘取经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敦煌关于玄奘取经的壁画达6处,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关玄奘西游取经的故事也多有记载。其中,以榆林2窟的“水月观音图”最为精美绝伦,画出了白居易诗中“净绿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像,万缘皆空”的悠远意境。观音被笼罩在巨大的光环之中,姿态娴雅,高贵安详的坐在水边岩石上,旁边摆放着柳枝净瓶,背后的石柱与修竹呼应,祥云环绕,空中明月高悬,对面善财童子踏着祥云向观音飞来。画面的右下角的岩石上正是唐僧和悟空师徒二人,唐僧双手合十虔诚地面向观音,像在诉说些什么,而悟空一手牵着马,一手遮着额头,好奇地眺望观音,一脸猴气调皮。
图片说明:敦煌榆林2窟水月观音壁画
图片说明:敦煌榆林2窟水月观音壁画摹本
图片说明:壁画一角唐僧与孙悟空而榆林窟第3窟普贤经变中的玄奘取经图,白马身上已经驮了经书,孙悟空也双手合十礼佛,虔诚了许多,可见是取经归来。
图片说明:榆林窟3窟唐僧取经图复制品——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图片说明:东千佛洞2窟唐僧取经图
图片说明:东千佛洞第二窟南壁西侧中的敦煌唐僧取经壁画的有四个共同特点:
第一,都是唐僧和悟空师徒两人,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什么事;
第二,孙悟空都是猴头猴脑的猴子形象;
第三,这些壁画都不是独立的,都穿插在观音经变和普贤经变画中,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路遇险恶,求助菩萨的故事一致。
第四,这些壁画都比明代成书的《西游记》早很多!
唐僧的原型是有名有姓,有取经事迹的玄奘,那么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又是谁呢?难道真有一只猴子偷过蟠桃,闹过天宫?
年前的悟空是谁?
文章开头我们一同欣赏过的水月观音图,这幅壁画年代为西夏(公元-),而西游记成书于明代,大概是公元年前后,也就是说敦煌壁画中的悟空比《西游记》早了年-多年。那么在《西游记》成书的年前,孙悟空到底是谁呢?孙悟空的原型是谁?
关于这个问题,不仅我们好奇,大师们也很好奇,鲁迅、胡适、陈寅恪等大师都曾经研究探索过这个问题,并且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鲁迅将《西游记》归于“神魔小说”,是吴承恩在《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以及宋元时期传说故事为基础创作的,他评价西游记是“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唐代传说中的“无支祁”,传说中的无支祁是形若猿猴的淮水水神,大禹治水时被镇压在龟山下。而到了元代,无支祁成了女性角色,元代杂剧《西游记》中有“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这么一个家族(三弟耍耍三郎这个名字很可爱呢)。
胡适不同意鲁迅的看法,胡适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印度的神猴哈曼奴(Hanumān),哈曼奴出自大约两千六百年前印度神话作品《拉麻传》,是猴子国的大将,特别善于身子变大变小,变小时钻进对手的肚子里,这点倒是和孙悟空的习惯蛮像。
国学大师陈寅恪也是认为孙悟空是“印度猴”,他的理由是中国虽然有猿猴故事,但是“昔时社会心理,君臣之伦,神兽之界,分别至严。若绝无依藉,恐未必能联想及之。”陈寅恪觉得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很难想象出一只大闹天宫的猴子形象,这个论断有些让人难以服气。
这三位大师都是浪漫派,在神话传说中寻找孙悟空原型。另外还有现实派。敦煌研究院第二任所长段文杰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玄奘出玉门关收的第一个徒弟石磐陀,石磐陀是一个胡人,是唯一保护玄奘出玉门关过沙漠的弟子,与敦煌壁画的确比较契合。
图片说明:经变画中的猴行者线图还有一个现实派的说法是,孙悟空的原型是唐朝和尚释悟空,释悟空俗家名字叫车奉朝,比玄奘晚了40多年,曾出使西域并在西域翻译佛经,但是车奉朝既和猴子没有什么关联,也没有保护过唐僧,仅凭着名字相似就被定为原型实在有些牵强,更没法解释敦煌壁画上唐僧的那个猴子徒弟。
关于孙悟空的原型,众说不一,各有各的道理,如果有兴趣不妨循着草蛇灰线研究研究,自有一番探索的乐趣。
03
在诸多宋元唐僧取经故事版本中,我最喜欢的孙悟空的形象来自宋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也是比较公认的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主要参考蓝本,作者已经无从考据,在《取经诗话》里,孙悟空的原型猴行者是唯一保护唐僧取经的弟子,这与敦煌壁画中只有师徒二人的形象吻合,在《取经诗话》里孙悟空的出场是很帅的:
(唐三藏)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千死万死”。法师曰:“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不知道唐僧为什么要把一位白衣秀才称为“猴行者”,没准敦煌壁画的创作人就是因为“猴行者”这个名字,就把白衣秀才画成了浑身长毛,抓耳挠腮的猴子,年后,吴承恩写《西游记》干脆就成了只真猴子,哪还想到当年也是白衣飘飘的斯文帅哥来的,遗憾,遗憾。
去敦煌如入宝藏,艺术家在敦煌找到艺术的灵魂和力量,宗教学者在敦煌找到宗教的神秘仪轨,社会学者在敦煌找到人类社会千年演变,体育爱好者在敦煌找到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舞者在敦煌找到倾倒众生的舞姿,作家在敦煌找到美丽神奇的传说~~~敦煌藏着很多秘密,藏着很多有趣、有料的故事,有机会会和大家慢慢聊,大家也可以在留言区一起聊一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