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利利
单位:郑州高新一中
统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要求每位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建构意识。精读课文后的“积累拓展”和自读课文后的“阅读提示”中,往往还推荐了若干篇(本)课外阅读的文章(书),课文与这些课外阅读文章(书)就构成了“1+X”的群文阅读模式。研究群文探究课的阅读策略,提高语文素养。
群文探究课阅读策略
一、群文探究聚焦的思维进阶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应该一束一束地教,而不是一篇一篇地教”。本文中的群文教学,是以单元教学目标为核心,围绕某主题,对多个文本进行整合学习,主要发挥文本的“例文”作用,做好方法归纳,完成阅读迁移,实践“一课一得”的学习方式。
二、群文探究课的教材梳理
课题组首先对七、八、九年级六册教材进行了梳理(见图1),明确群文阅读中“X”的内容,为教师课堂设计提供思考和研究方向。
图1教材中的链接文本“X”
然后,我们对梳理出的“X”进行了分类。
(1)“X”为“1”的同话题文章,此类整合,重点在同中求异。比如七上第五单元,精读篇目邓振铎的《猫》,拓展阅读为夏丏尊《猫》、靳以的《猫》、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八上第二单元,精读篇目为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课后推荐的是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比较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有什么异同点。
(2)“X”为全文或整本书,“1+X”的阅读由部分到整体,让视野更开阔,认识更深刻,体验更充分。比如七上第三单元精读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积累拓展推荐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九上第六单元精读篇目《智取生辰纲》,积累拓展中推荐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篇目。
(3)“X”为“1”的同体裁文章,“1+X”的阅读主要为一类体裁的特点。比如八上第一单元新闻探究、八下第四单元演讲探究等;七下第六单元《带上她的眼睛》对科幻小说的推荐,八下第五单元《壶口瀑布》对游记这一体裁的介绍。
(4)“X”为“1”的同体裁同作者文章,此类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或语言风格等。七下第五单元精读篇目《紫藤萝瀑布》,课外推荐的是宗璞的《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通过整合,学习她写景状物类散文的特点以及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特点。八上第四单元自读篇目《昆明的雨》,课后推荐汪曾祺先生《故乡的食物》《我的家乡》,要求感受其散文的独特魅力。八下第三单元精读篇目《小石潭记》,课后拓展篇目为柳宗元“永州八记”其余篇目,感知柳宗元在贬谪期间的人生态度。(5)“X”为“1”的同对象文章,“1+X”的阅读是对人物精神品质的认识。七下第四单元精读篇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推荐为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进一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同时,课题组又打破学期界限,按文体进行了教材梳理(表2、表3),以期更好把握教材对不同学段阅读的要求。按作者进行整合(表4),力图由“一文”“一人”,加深对文化名人的了解和认识。
表2议论文单元梳理
表3小说单元梳理
表四统编教材同一作者作品
三、学习策略
(一)对应式群文整合
将精读课与群文探究课对应起来,目标方向一脉相承,有一定的拓展和强化。精读《紫藤萝瀑布》,群文宗璞其他写景状物类文章,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握宗璞散文的写作特点。精读《紫藤萝瀑布》,聚焦托物言志的写法,整合《陋室铭》《爱莲说》《马说》进行群文探究。精读《湖心亭看雪》白描写景手法,群文探究白描手法在课内教材中使用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徽标题的运用。
(二)专题式群文整合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立足于学生问题解决,集中某一学习主题展开。
1.人物专题,由“一文”知“一人”,由“一人”到一种人生态度,层层递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求同思维整合联结,进行了《诗是他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专题探究:《望岳》知他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春望》《石壕吏》《月夜忆舍弟》目睹山河破碎、亲人离别的悲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的哀叹,“穷年忧黎元”,探究其不变的忧国情怀。通过发散思维整合联结,《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的整合,品读苏轼的“闲人之乐”、欧阳修的“与民同乐”、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感受中国文士典范的“入仕情怀”。
表4杜甫诗词整合
2.主题整合。课题组王双老师在《徭役之歌》中,尝试对古代徭役诗进行整合。(1)4月的学科课程节将以“课本剧”为主题,现征集诗经故事,请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诗歌进行创作,把你的诗经故事讲给大家听。(2)假如你是编剧,你会重点选择哪些镜头呈现,为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3)现节目组拟将以三首诗为素材,将其整合成一个节目搬上舞台,你认为这种想法是否可行,你又将如何安排?(4)节目组认为只有三首诗过于单薄,他想引入古往今来有关“徭役”的其他诗作来丰富节目内容,请您从下列诗句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诗句,给其分类并说明原因。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对古代徭役诗就有了系统的感受和体验。把《三峡》《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整合,掌握游记小品类文章的基本写景方法,感受景物之中寄托的作者情思。将《山坡羊潼关怀古》与《山坡羊骊山怀古》整合,归纳怀古诗的阅读方法。绘古迹、知古事、析情怀,把握张养浩怀古诗中的人文情怀。
(三)嵌入式专题整合
以教材课文为主线,或是以某个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为主线。根据需要嵌入课外选文、或文章片段进行阅读,也可以嵌入非连续性文本以及视频、影音资料。在探究邓振铎《猫》主旨时,加入他的《失去的兔》进行对比阅读,通过探究“第三只猫”、“兔”的结局,让孩子们体会两篇文章绝不紧紧是同情弱者,而是反思自我,人要舍弃个人功利与偏好,以平等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将《红星照耀中国》对朱德的描绘,“身体强健、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勤劳、早晨总是五点钟起床,晚上不到十一二点不睡;”他性格温和从未和妻子吵过架;他爱护部下,同普通士兵一起,赤脚走路、南瓜充饥、从不叫苦,作为《回忆我的母亲》课前导入。通过对比思维整合联结,刘小丽老师在《唐雎不辱使命》中,加入《齐宣王见颜斶》的选段,在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中,学生总结出历史散文的四个特点:惊心动魄的场面、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鲜明的人物形象,对士大夫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
(四)读写联动式群文整合
教师沉入文本,以读者的身份获得阅读初体验,再系统性地分析,设计读写任务。《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古代回忆性叙事散文,虽有颇多的细节描写,但依然有不少留白处值得孩子去想象。课题组老师设置了以下情境任务:我校吾同话剧社准备将其改编为课本剧并公演。任务一:我来改编。请充分发挥想象力,填补“借书以观”“寒冬抄录”“求教先达”“负箧曳屣”“寄居逆旅”的细节,试着用自白或旁白表达心理。任务二:我来讲述。计划安排一位同学扮演老年宋濂,向观众讲述宋濂在写此文时的所思所想。环节三:我来回信。假如你就是马君,你会如何回信呢?三个任务,尝试将孩子与不同时期的宋濂展开对话,建构回忆性文言文的阅读经验,活动中学生的情感认知清晰可感。
杨玉老师设课《记承天寺夜游》,由一部分学生充当苏轼,另一部分学生充当小记者,围绕夜游承天寺这件事向苏轼提问,新闻发布会的活动古今对话、生生互动,别具一格。张利利老师结合“吾同为公”的校园文化,以及《岳阳楼记》为例,让学生为校园的“为公亭”拟写《为公亭记》。《卖炭翁》中(1)添加中心语:卖炭翁的;(2)添加定语:的卖炭翁;(3)从作者写作意图(目的)角度,给课文另拟一个标题;(4)与《后唐书张建封传》所述故事原型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典型性。学习《紫藤萝瀑布》行文思路,即(人)起先烦闷——(物)接着触动——(人)最后解脱——心动化为行动;进行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