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骊山,因远眺形酷似一匹青苍色的骏马而得名。这里绵延年的温泉利用史和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成为从传说时代至今无断代的中华文明见证地。
骊山位于西安城东三十公里处的渭河南岸平原上,整个山脉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7公里,呈不规则矩形。骊山海拔米。在白垩纪时期,骊山与秦岭曾一脉相连,第三世纪末期由于地壳运动促使骊山与秦岭分离。它属低山类型,山体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由于远眺其形酷似一匹青苍色的骏马而得名“骊山”。山上林木葱郁,松柏长青,美如锦绣,所以又称“绣岭”,中间以“石瓮谷”为界,分为东、西两绣岭。在唐代,骊山又因华清宫所在的县城,先后称为昭应、会昌,而得名昭应山和会昌山。
人云:骊山秀色,甲于天下。《古迹志》载:“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别馆。既入遗编,绣岭、温汤皆成佳境。”足见其独到之处。每逢夏秋之日,这里林木苍郁,锦绣成堆。若夏秋两季,恰逢雨过天晴,夕阳西下,则红霞映山峦,青山披金色,远观山峰,红光绮丽,这匹青苍的骊骏立刻变成了一匹火红色的正欲腾飞的“火焰驹”,显得异常壮观美丽。“入暮晴霞红一片,尚疑烽火自西来”,这就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
“骊山秀色古今同,尽入诗人感慨中”。骊山的每一个景色都是一篇美丽生动的诗,一幅形象逼真的画;骊山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都会引发诗人们的无限情趣。历代文人墨客寻古觅幽,感叹咏怀,创作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成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居易《骊宫高》“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走近骊山,大秦雄风使人陶醉,盛唐佳韵使人忘返。如若登临山顶,周围的景色和丰富的文物遗迹,会使人思绪万千。置身骊山胜地,面对壮丽奇景,怎能不为这千古名胜而陶醉赞美!
一匹青苍骏马
从传说飞奔而来
绣卧东南
若一老者,默默诉说
我看见,天崩地裂
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
于此,化作创世圣母
福佑众生
我看见,周礼乐昌
幽王数戏诸侯,香飞国灭
终得,西来晚照似火
空恨烽烟
我看见,秦兴汉盛
始皇坑儒焚书,自倒骊汤
然却,汉文俭罢露台
秦宫汉葺
我看见,盛世开元
三郎玉环盟誓,比翼连枝
无奈,安史乱马嵬殇
空余华清
我看见,国难内乱
蒋必安内攘外,骊山兵谏
留得,一亭三名难评
功过千秋
骏马骏马
再次飞奔吧
还有壮丽的前程
继续疾驰吧
向着无尽的远方
——康凯《骊山赞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7.html